眼見人影漸遠,溫韻馬車旁,一位隨從道:“院長,前方兵卒我方並未出動便已被拖住。看樣子像是軍隊的。”
“嗯,也好。我們真動手,趙老頭我還是真麻煩處理他。不過聖上並未欲下死手,他直接要截,不知是過度揣測還是心有他意。”
“好了,不管他們了,刑部的人也動不得軍隊,小立兒他們總算是安全出去了。我們走吧,還有好多事要處理。”
說完,向都城方向而去。
蔣立一行繼續前行,馬上即可出境。但他們可不知邊境上刑部和軍隊正在劍拔弩張。刑部甚至不知道攔他們的是軍隊,估計現在的主官還準備參軍一本,堂堂南陽邊境竟有其他國武裝,這可是大罪。
蔣立這時還在發愣,今天這個事對他還是觸動很大。他爹的名氣他還是略知一二的。
15從軍,後一路升至千夫長。彼時南陽積弱,朝堂之中權衡甚重。無奈無人舉薦繼續升遷,遂考取武狀元。一路被賞識,從校尉、都尉、一路做到南陽右路統帥將軍。
而後南陽趙禹登基,就是現任皇帝父親。勵精圖治,與燕遼大戰。蔣正豪領兵部尚書,率右路大軍,當時總指揮就是現在的靖遠大將軍,當之無愧武將第一人——陳焱。左路大軍由陳兼指揮,前部正印先鋒就是陳的子侄陳曉,同領兵部尚書。
後大破燕遼,其退至西北,借山重建。因其把控中原較久,資源豐富,南陽無力繼續討伐,只能作罷。
南陽迎來迅猛發展,後趙禹駕崩,其三子趙玄祿即位。趙玄祿抑武重文,與內閣大學士李靜文改革軍隊。主要以下三個大方面:
1、朝野內除禁衛軍外不留任何軍隊。軍隊駐軍對南陽都城錦城僅拱衛,不得詔,不得私自靠近;
2、現有將軍減員三成,且全部駐外。駐外武將非天子令不得私自動兵,閒時練兵,補充農用,駐外武將均受當地總督轄制;
3、將軍輪戍。一地駐軍都尉等概不可任職過三年。且所有武將必須透過科舉,凡三品及以上,不過進士,一律降職。
當時,這一封《詔百武官令》洋洋灑灑一下發,一下譁然。武將多有不忿之意,但朝廷早有後招,殺一儆百,恩威並重,趙玄祿完成了迅速的人員更替,武將置換大半。
也就是那時,蔣正豪參加科舉,一舉拿下榜眼,後被主考禮部尚書陳子昂以文字缺少中庸為由,貶為探花。卻也驚為天人。
當然,這只是蔣立聽到的,可是,今天看起來,他爹,似乎比傳說的還要更厲害,而且也沒有情商那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