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之混世小魔王> 第七十三章 李淵的反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李淵的反思 (1 / 3)

其實在程處默和李淵在聊天時,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已經站在莊園的牆角默默的聽著。李淵因茶喝多了去方便一下,剩下程處默和孫思邈倆人繼續喝、繼續聊。

“處默,你剛才和太上皇聊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感觸良多,我都七十多的人了,過往也見過不少人情事故,也見證了王朝興衰和更迭。

確實如你所說的,世家雖然對王朝的影響頗大,但真正影響興衰的還是統治者的決策,楊廣確實是急功近利了,如果,他把幾項事情分十年或更久去做就不一定會滅亡。”孫思邈感慨萬千道。

“有句話叫,天作孽由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其實,很多東西和事務都是兩面性,就看它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程處默感慨萬千道。

“好,好一個兩面性,好一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李淵大步向他們走來。

“處默,大家隨意,借你一句話,我已經退休了,不必多禮。雖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畢竟是我李家的江山,我兒子在當皇帝,我還是要關心的。”李淵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來,跟我說說這個所謂的兩面性。”李淵說道

“太上皇,請教你一個問題,大漢朝裡哪個皇帝最厲害?”程處默問道。

“大漢天子應該算漢武帝劉徹文治武功,並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文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有,用武力征服了匈奴及各蠻夷部落,使大漢朝安定了無數年。”李淵想了想說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事情有好有壞,打個比方,假如世上只有一種顏色的花,一種形狀的樹,一種動物,你會什麼感覺?”程處默問道。

“剛開始應該感覺不到什麼,可時間一旦長了,會感覺太單一、沒有任何吸引力。”李淵回答道。

“對!儒家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具有最大影響力的學派。作為華夏非常有價值意義的一種表現,並非普通的學術或者學派。

特別是秦朝時期,儒家屬於最具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和墨家並稱顯學,而秦始皇並不看好這兩種學派,而重用法家。

在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後受到重創,一直到漢武帝時,為維護帝王的專制統治,又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家“,這樣又讓儒家開始興盛。

儒家思想的並不是不好,而是內容豐富而又複雜,在廣泛的吸取先人留下的典籍精華,而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又講天地君親師。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包括漢武帝也不例外,甚至,私心更甚,不然,也不會實行這個“罷黜百家,獨尊儒家”的舉動,這樣做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權力更好的集中在帝王的手裡。

這個就是對自己的利,但是和弊相提並論?這點蠅頭小利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程處默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

“其實任何事物存在於世上都有他的可取之處,比方說秦始皇用法家治國,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國。

有句話叫,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就必須要有律法,依照制定的律法來執行,無論是王子還是平民百姓,只要犯法全部按律法來實行。

其實,秦始皇專注於法家治國也不可取,亂世必須用重典,統一之後就應該百家齊放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了,俗話說,過猶不及。

就說這個茶,雖然是好茶,但是,一天到晚喝,導致飯也吃不下,那就會傷身了。酒是好東西,偶爾可以和友人增加情感,但是,假如經常喝醉那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減短。

說句對您們皇家大不敬的話,作為普通的百姓,他們根本不會關心江山誰來坐,皇帝誰來當,他們所關心的無非就是柴米油鹽,衣食無憂而已,誰能幫助他們達到這此要求,他們就會擁護誰當皇帝。”

“好,說的好,百姓的心思本身就是單純的,衣食無憂就知足了。”李世民拍著手,走了進來。

李淵出來不久,李世民已經趕到了,只是一直在邊上聽著,沒有作聲,程處默他們聊的投入也沒有發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