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懸,快去呀!”劉徹一邊穿鞋,一邊催促劉吉慶:“對了,去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全都找來,快去!”
皇帝一聲令下,皇宮中雞飛狗跳。出去找人的找人,宣紅翎信使進殿的進殿,皇帝身邊圍著一大群宮女和內侍,一邊走一邊幫著皇帝穿衣。皇帝可是至高無上的,決不能以邋遢的形象出現在百官面前,哪怕是幾個不入流的紅翎信使也不行。
從永寧殿過來,皇帝既沒有坐攆,也沒有騎馬,一路小跑。哪裡方便走哪裡,花園中最喜歡的花被踩了,皇帝看都沒看一眼,迴廊中最喜歡的瓷器被打碎了,皇帝連眼睛都沒眨一下,甚至有幾個小內侍沒有來得及跪下拜見,皇帝也沒有說什麼,風風火火的從他們身邊穿了過去。
後宮的妃子和太后也都被驚醒,衛子夫第一時間去了長樂宮向太后問安,順便說說原因。總之,皇宮中,從劉徹醒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別想再睡了。
朱雀大街上也是人喊馬嘶。竇嬰第一個幹趕到皇宮,立刻就被內侍帶去了宣室。傳旨的內侍沒有說明是什麼事情,但竇嬰看見幾個站在宮門外的紅翎信使,哪裡還有不明白的道理。跟著內侍,進了宣室,不等竇嬰行禮,劉徹道:“丞相免禮,快快請坐!”
太尉和御史大夫也都到了,劉吉慶伸長脖子高喊:“宣,紅翎信使進殿!”
所有人都不說話,一個個伸長脖子盯著大門口。劉徹也是如此,他最急切。自從蘇任送來計劃書之後,劉徹就興奮的睡不著覺。正日和最親近的大臣研究,按照蘇任所言一一佈置。等大軍離開長安,劉徹的心非但沒有放下,反而提的更高了。
自大漢立國以來,匈奴一直是大漢的心腹之患。百年來只能用和親政策安撫,效果好像並不怎麼好,匈奴人還是會時不時的襲擾大漢邊郡。如果這次真的能將匈奴單于主力殲滅,他劉徹定然會成為千古一帝,也會讓大漢至少有百年的安寧。
紅翎信使一行共五人,為首的那人身後揹著一個布袋。進了大殿,立刻跪下行禮:“小人叩見陛下,雁門關急報,請陛下御覽!”
紅翎信使沒有廢話,一上來便直奔主題,雙手將布包高高舉起。劉吉慶慌忙上前,恭恭敬敬的接過來,轉身放在劉徹案頭。沒顧得上跪在地上的紅翎信使,誰也沒有提醒皇帝,全都睜大眼睛看著皇帝開啟布包,從裡面拿出一諜疊放的整整齊齊的紙張。
劉徹深吸一口氣,他的手有些抖,生怕看見讓自己欲哭無淚的內容。輕輕展開,只看了三兩行,眼中的興奮之色已經掩蓋不住了。
“哈哈哈……”一口氣看完,劉徹放聲大笑,笑聲震的宣室殿都在鬥,又仔細看了一邊,沒有看錯,合上奏摺,緩了口氣,將奏摺交給劉吉慶:“讓丞相等人也高興高興,爾等一路辛苦,每人去少府那裡領一百金!”
幾個紅翎信使連忙磕頭,皇帝賜賞絕對不能推辭,何況這次是一百金,夠他們一家人舒舒服服過完下半輩子了。心中的高興自然溢於言表,身上的疲倦都少了很多,希望下次再有這樣的機會。慌忙謝恩之後,自有內侍領著他們去領賞不提。
竇嬰是三公之首,自然是第二個看奏摺的人,看罷之後臉上的表情古怪,說是哭吧又是笑,說是笑吧又覺得是哭。不等最後一個御史大夫看完,竇嬰立刻出來,對劉徹行三跪九叩大禮:“臣恭賀陛下,祝我大漢延綿萬世!”
竇嬰已經表態,太尉和御史大夫立刻跟上,一時間,宣室中萬歲之聲不覺於耳,期間更夾雜著君臣幾人放肆的笑聲。
如此大的喜事,皇帝絕對不會一個人偷著樂,宣室中的重臣知道了,很快後宮中的妃嬪也就知道了。一傳十十傳百,不等天亮,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了。官軍在馬邑大勝匈奴,斬首數萬,俘虜數萬,單于率領二十萬大軍襲擊馬邑的結果就是帶著幾千潰兵落荒而逃。
緊緊用了半個晚上時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被人貼滿了告示,內容一模一樣,字句也不長,就是宣揚大漢獲得大勝的訊息。於此同時,大漢報也在第二天發出了特刊,從各個角度開始讚揚大漢取得的這場勝利,到這時候百姓們才知道,原來這次大勝竟然從年前就在準備,難怪自己村裡的幾個當兵的一年沒回家,全都去馬邑殺帝了。
崔成儒坐在翠香樓的頂樓喝茶,大堂裡的說書人正在將馬邑大戰的情形,繪聲繪色,說的酣暢淋漓。堂下的食客甚至都忘了往自己嘴裡送菜,瞪著眼睛一刻不停的盯著手舞足蹈的說書人。崔成儒的臉上帶著微笑,一年來壓在他頭上的陰雲總算是散開,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這一次竟然也混了一個官身,自家也算對得起祖上的陰德了。
“老掌櫃!”一名夥計打斷了崔成儒的思緒:“人來了,帶著先生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