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元口罩廠的會客室,托馬斯.米勒和柳青就口罩採購問題進行了一場一個多小時的商談。
帶著米勒過來的商務局的人並沒有參與進來。
米勒已經見過了天元口罩廠的各種生產資質證明,也帶著業內專家去生產車間考察到,確定了天元口罩廠生產的口罩具有出口到他們那邊的資質和質量,也就和他談起了採購的問題。
那邊急缺口罩,想要採購口罩的不只是他一家,他也猜想得出來,想要來天元口罩廠採購口罩的也不只是他一家。
只要能夠採購到口罩,運回去,肯定能賺錢。
那邊疫情爆發,是一個危機,對於他們這樣的跨國集團來說,也是一個賺錢的機會,競爭對手不會少。
只不過他來得快一點而已。
他沒有時間和柳青慢慢的磨。
所以開門見山,表達了自己想要採購口罩的意願。
當然,他也坦白天元口罩廠不是他唯一的選擇,還會給鵬城另外幾家大的口罩廠接觸。
除了那個原本生產電池的廠商外,還提到了徐波和年奉炎合作的那一家口罩廠。
——那一家口罩廠早已經投入生產了,一天的產能就有大幾百萬個。
如果不是受限於原材料不夠,一天產能能夠開到一千多萬個,也算是一個大生產商了。
這只是鵬城一個地方。
別的地方新建的口罩廠也很多,雖然產能沒有這麼誇張,但是,加在一起就很嚇人了。
米勒表示,他希望能夠在鵬城這個地方解決採購的問題,可是價格談不攏的話,他也不介意去別的地方再看一看。
對於他的這種說法,柳青也只是笑一笑。
這段時間投入到口罩行業的資金確實挺多的,產能也已經開始爆炸了,現在全國一天的產能已經達到了兩三個億——這還只是官方統計的資料,實際上還有一些產能根本就沒有報出來。
在柳青關於未來的記憶裡,這一年國家出口的口罩一共有兩千多億個,產值達到了三千多億人民幣。
其中醫用口罩就有六百五十億個。
國內的不說,光出口就是那樣一個巨大的數字,每天的產能可以想象會有多高。
不過,目前而言,具有出口資質的口罩生產商沒有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