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東京劍聖2077> 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我之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我之我 (1 / 2)

人格面具指的是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表象,其目的在於表現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認可,有效的使用人格面具是人在社會中獲取利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聽起來確實是很好用、很有必要的現代社會必需品,可惜有利必有弊,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犧牲人格結構中的其他部分,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通俗點來說,就像是帶著面具演戲的演員在入行的時候經常會被前輩們告誡演戲的時候不要入戲太深,一旦過度,就不再是自己了。

但能會選擇在超凡領域中繼續前進的人顯然都不會是些什麼正常人,極端點來講,說他們都是些思維扭曲的精神變態也不為過。

原因很簡單,如果說第一領域的修行只是讓普通的自己變為“自己”眼中完美的自己,那第二領域的修行則是讓“自己”眼中完美的自己變為“他者”眼中的完美的存在。

這裡的“他者”並非是指別人,而是代指非超凡者本人主觀意識的客體。

不過直接把他者用群眾或者別人之類的詞來替代倒也挺恰當,超凡者第二領域的修行過程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和一個普通人成長為群眾眼中的道德完人的過程是異常相似的,都是屬於“鋼鐵是如何煉成的”的範疇。

之所以會如此相似,是因為人腦其實是無法理解第二領域之後的超凡領域知識的,那超出了正常大腦的理解極限,就像是要棋手像是電腦那樣直接用窮舉法每一手都下出完美的落子一般,是根本不可能的。

對於過去的超凡者來說,跨越碳基極限,靈能容量增長到【自然終點】之後,超凡領域就已經走到了盡頭,後面的道路不過是“瘋子的囈語”,是不存在的東西。

身體素質無法再度強化, 操控的靈能也無法增加, 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不過是水中撈月,緣木求魚罷了。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 漆黑的礦石從千米深的地下被挖出,投入到那宛若大日般赤紅的鍋爐中,熾熱的彷彿能把人融化的蒸汽推動著鋼鐵齒輪在彷彿神明造物的計算陣列中轉動,將鐵一般的事實打在厚實的紙帶上, 擺在了人們眼前。

——前面是有路的。

可惜的是, 即使做到這一步,對超凡者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幻夢,因為後面的道路即使清晰的顯示在紙帶上的針孔中,也依舊不是人類這種脆弱的碳基靈長類生物能夠做到的。

就像是窮盡一生都在尋找所謂的“神之一手”的古代棋手, 即使明白存在著每一手都是“神之一手”的“圍棋之神”, 自己也無法成為那樣的存在——人怎麼可能成為機器呢?

但好在,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會使用工具, 圍棋有著所謂的“定式”,超凡領域也存在著類似的技術,那就是觀想法。

將無法做到的冰冷的數學公式,轉化為可以被抽象描述並理解的某種“神明”或者“偉大存在”的形象,運用抽象思維這一計算機還不能做到像人一樣好的人的少數優勢,讓自己向著更深的領域前進。

通俗點來說,如果將人天生的主思維體比作原石,那第二領域的修行過程就是將原石雕成石像, 但主思維體可不是石頭, 哪怕有一點失誤都是要命的,可人又怎麼可能沒有失誤呢?所以沒有開發出觀想法前的超凡者想要繼續進步自然是大寄特寄, 晉升一個死一個, 沒死的也瘋了。

而觀想法的兩個終點,即【第二腦】和【觀想圖】, 就像是數控機床和電子模型, 人手做不到那麼高的加工精度, 那就交給“機器”來做, 自然做的又快又好。

只不過人腦終究不像是機器那麼簡單,有人說過, 最短的捷徑就是繞遠路,觀想法既然利用了抽象思維這一特性, 那麼最後觀想修成的,必然也就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抽象的自己”,或者說是“他者”、“別人”眼中的自己。

但絕不會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