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北界小青山。
一隊跨刀背矛計程車卒緩緩而行。
這隊士卒共有九人,名為捉郎衛。在他們身後,還有四名衣衫襤褸的中年漢子被長繩捆住雙手,被拖拽著前行。
捉郎衛是大虞皇朝近些年才在軍中設立的機構,往往由軍中犯了一些小錯的罪卒組成,而捉郎衛的職責從名稱上便可猜出一二。
抓壯丁!
大虞皇朝建國三百餘年,在建國初期,便根據前朝的兵制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革,確立了沿用至今的衛所制。
衛所制簡單來說,便是祖宗一旦入了軍籍,那麼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以此類推,子子孫孫無窮匱…以後都只能當兵吃餉。
衛所制保證了軍隊有可靠穩定的兵源,但奈何大虞建國已久,數百年來因逃戶、絕戶、戰死等等原因,導致理論上滿員編制五千六百人的衛所,實際上可能只有兩三千人。這兩三千人裡面,還是老弱病殘居多,二三十歲的青壯年所佔比例不及一半。
加之近些年來大虞與東北的慶國、南方的晏國摩擦不斷,每月一小打,半年一大打幾乎成為常態,導致本就捉襟見肘計程車卒愈發的稀缺。
於是,捉郎衛便應運而生,專門負責搜尋抓捕閒漢、乞丐、小股山匪路霸等有生力量,用作兵源的補充。
抓來的這些新晉士卒,有空的時候還會進行簡單的操練,若遇戰時,便是連操練都省了下來,直接發給一杆長矛,便派去戰場送死。
沒錯,這些新晉士卒的作用便是送死,無論是有一些拳腳功夫的山匪,還是弱雞的乞丐閒漢,他們上戰場唯一的作用便是成為敵方的靶子,消耗敵方的箭矢。
此時正值秋末,天空被厚重的雲層鋪滿,淅淅瀝瀝的雨絲飄落,打溼了本就單薄的衣衫,讓人感到發自骨子裡的陰冷。
啪嘰!
走在前頭的小旗官一個沒注意踩進水坑裡,冰涼的泥水瞬間倒灌進靴子裡,激的他一個哆嗦。
小旗官罵罵咧咧的甩了甩腳,也沒心思倒出靴子裡的泥水。
在雨中跋涉了快兩天,也沒遇到個乾燥能夠歇腳的地方,靴子裡面早就溼透了,現在也不過是舊泥水換新泥水罷了。
他們這一旗捉郎衛從昨日清晨便出營,上頭給的指標是抓夠五個壯丁才可回營,否則軍法處置。
捉郎衛本就是罪卒,若是沒有完成指標,罪上加罪,可不是開玩笑的。
轉回頭看了一眼隊伍後面抓來的四個壯丁,小旗官心頭抑鬱。
兩天來奔行了上百里山路,就抓到了這麼四個倒黴鬼。
小青山周圍原本是有些村落的,可自兩月前慶國來犯,前線傷亡慘重,捉郎衛便被委以重任,四處出擊抓壯丁,這種時候那還管你是山匪閒漢,還是良民百姓,是個喘氣的就中啊。
一時間小青山附近的村民慘遭毒手,先是青壯年被抓去充軍,後來甚至連老人和孩童都不放過。更有村婦被侮辱、家財被劫掠等等慘事發生。
以至於凡是有腳還能走動的,全都逃了個精光。
這已經不是十室九空了,而是十室十空。
還差一個!這可如何是好?
隨身的乾糧已經吃盡了,飲水倒是好說,反正下著雨呢,渴了仰天張嘴就能灌個飽,可總不能用水充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