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時期,羊祜、杜預是晉國並稱的名將,司馬昭、司馬炎也是靠著他們兩個,挺過了東吳名將陸抗,杜預更是從荊州方向舉兵滅吳,立下赫赫戰功。
當然,這些只是杜預在歷史上的戰功,司馬昭現在並不清楚,不過,在將領凋零的情況下,他能相信的也只有杜預了。
賈充在人群之中,聽到司馬昭、王沈、杜預三人的對答,心中盤計了一番。
從司馬昭動搖不定的神情中,他已經猜出,這位晉國開國皇帝,怕是又要重施洛陽故伎,留一員大將守在鄴城,然後自己逃之夭夭了。
要不然的話,沒有辦法解釋王沈這等喪氣動搖軍心的話說出,竟然還能在晉國朝堂上站著活下去。
司馬昭之所以還在猶豫,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確定逃往哪裡?二是不好意思當眾說出逃跑兩個字。
想到這裡,賈充急步上前,作忠心耿耿狀諫道:“陛下,臣有異議,臣以為杜元凱之言雖然有理,但有致我大晉於極險之地的可能,鄴城雖然險固,但若是全軍固守一處,後方冀、青、幽諸州動盪,則縱算守住了鄴城,也一樣無力挽回國勢。”
“故最好的方法,就是命一員能征善戰之將,坐鎮鄴城拖住劉賊,然後陛下再尋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所在移駐,坐鎮後方支援鄴城,如此一來,我大晉前有猛將,後有陛下,再後方有太子殿下鞏固後方,可保萬無一失。”
賈充轉著眼珠子,一邊說一邊比劃,他剛開始說時,其實把握並不是很大,但在看到司馬昭投來讚許的目光時,信心也漸漸足了起來。
人都貪生怕死。
司馬昭也是一樣。
別人看司馬昭,是英明神武的大晉皇帝,賈充看司馬昭,則是一個性情陰狠卻又膽怯懦弱的中年男人。
“公曾言之在理,越是往北,蜀軍的補給線就越長,如此一來,我大晉可以利用的破綻就越多,等到秋冬之季,太子殿下的幽州騎兵南下,再一舉切斷蜀軍的後方補給線,反敗為勝的時機就在眼前。”
“陛下,臣贊同賈侍中之言,懇請陛下遣一良將守鄴城,臣願與陛下一起同甘共苦,堅持抗蜀到最後一刻。”
“陛下,臣附議。”
有賈充開一個頭,群臣之中聰明人也一個個反應過來,他們面前的這位大晉皇帝,並不是要死守鄴城,而是想要跑路了,只不過出於面子不好說出來罷了。
既然這樣,他們這些作臣子的,就挺身而出,幫司馬昭表露心意好了。
“元凱,朝中無人良將,你看這鄴城守禦的重任......。”司馬昭聽著眾人的吹捧,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他剛才就怕臣屬們附議杜預的提議,在鄴城死守,那樣的話,司馬孚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