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也不指望霍弋、徐真這兩個女婿短時間內出成效,他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統一國內上面。
只有先實現了大漢一統,集中全部漢人的力量之後,才有可能實施向外擴張的計劃。
——
在安排了沿海遠航諸事之後,劉封啟程北歸。
沿途的路線,他沒有選擇走靈渠一段,而是前往剛剛佔領了豫章、廬陵兩郡,這些地方隸屬於揚州,不過在被漢軍控制之後,已經分別歸屬了荊州和交州。
兩郡山地丘陵密佈,素為百越世居之地,這裡的越蠻刺面紋身,不計生死,當年項羽的江東子弟兵、漢軍丹揚兵的兵源就來自豫章、丹揚等郡。
要想治理好山越之地,最重要的是發展。
也就是讓百越之地的山民不再過苦日子,只有一視同仁,才能使山越人真正走出大山,融入到漢人之中。
張嶷臨危授命,被劉封任命為建威將軍,兼豫章郡太守。
這個職務相比之前的交州刺史,要低了不少,但張嶷對此並不怎麼介意,在他看來,豫章這一塊新佔之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多,而這真是考驗他能力的時候。
“伯歧,有句話我要囑咐於你,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解決豫章郡問題的關鍵,沒有通暢的道路,奢談發展那是一句空話,你可千萬記住了。”
劉封殷殷叮囑。
張嶷是他心目中最為理想的治越人選。
這不僅僅是張嶷的名氣大,更有張嶷為蜀漢英勇戰死的加成,對於這樣一個重病仍然矢志上陣的漢將,劉封心中敬佩有加。
聽到劉封提議修路,張嶷眼睛一亮,他早年為縣中官吏,後來又在南中為官,對治政的措施和方法甚有心得。
靈渠的開通,把荊州和交州聯絡了起來,而現在要把豫章、廬陵兩地融入到蜀漢整體版圖之中,就需要在溝通贛水、吉水、湘水、珠水上面做文章。
一水相通,物資就能得到交換。
船隻來往,人員走動和通婚就變得容易。
這是長久治理百越的關健一步。
張嶷有了新的目標,幹勁十足的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