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為五斗米教大天師時,楊任是大祭酒,可以說一人之下,萬徒之上,但這種建立在沙丘上的地位,顯然很不牢靠。
曹操進攻漢中,張魯舉眾投降,楊任沒有選擇跟著投降,而是轉而跟隨張敏另立新教,這個決定在當時看來是冒險,而現在回想起來,實是英明之極。
漢中之戰後,張魯被曹操遷往了關中,開始時張魯在長安一帶傳教,發展的勢頭不錯,教眾一度達到了五萬餘眾。
但隨即,魏國就察覺到了五斗米教傳播的威脅,信奉的教眾越來越多,漸有脫離朝堂和官府掌控的苗頭,這種情況一旦繼續下去,那就是第二個太平道。
張魯姓張,張角也姓張,一旦“大賢良師”在魏國復活,那就是一場席捲整個中原的大災難,魏國朝堂上,還有不少的老臣見證過黃巾之亂,立即向曹操、曹丕力諫打壓。
於是乎,張魯悲劇了。
建安二十一年,張魯病逝,幾個兒子張富、張永、張廣、張巨、張夢得,紛紛得道尸解,尸解說得好聽,是修道者遺棄形骸而成仙,實際就是非正常死亡,至於是怎麼死的,一般情況下,是指服食有毒的丹藥而亡。
在這方面,張魯痴迷煉丹多年,養了一大群的方士,這些人的唯一作用,就是煉丹煉丹再煉丹,最後把毒丹呈送給大人物,讓他們在歡暢中死去。
張魯死後,這群方士活得更加滋潤,他們變本加厲,又發明出了五石散這等“神藥”,被崇尚清淡玄學的魏國重臣們看重。
清淡、吃散、宴會。
谷藍漸漸成為魏晉的一股潮流,而這股潮流最後演化的結果,就是五胡亂華,神州淪陷,漢人成為胡人眼裡的“兩腳羊”。
楊任會不會接受鐵官丞的任命,劉封並不擔心。
貂蟬的武當山道觀被毀,這個情況已經傳到了青城的總道觀,重建山門的張敏這會怕是得到了訊息。
要是張敏到荊州來的話,大不了,劉封準備再犧牲一次,和張琪瑛論一次道,談一次心,說起來,自從到了荊州之後,因為路途遙遠,他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到琪敏真人了。
想到這真人寬大道袍下的風景,劉封心中甚是想念。
——
桐柏山。
陳到、邢道榮率領的白毦兵按照劉封的命令,從江夏郡直插汝南,隨後在這一塊當年劉闢、龔都戰鬥過的地方紮下根來。
汝南一帶,劉封曾經轉戰過,並與當年劉、龔的餘部有過接觸,其中有一部分黃巾餘眾,還投奔到了劉封麾下。
這一次白毦兵向汝南一帶進軍,劉封也將這些黃巾舊部歸併到了陳到麾下,對於這個安排,這些人欣然接受了下來。
相比其他人,陳到確實是最合適領導他們的人,因為陳到不僅資歷老,而且還就是汝南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