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從繼承人的角度來說,孫紹是孫策的兒子,應該最名正言順,可惜,孫策死時,孫紹還小,江東又面臨曹操、劉表的威脅,年齡排第二的孫權兄終弟及,繼任吳侯之位。
孫翊、孫匡兩人排第三、第四,就要悲催了許多。
尤其是孫翊,與孫權相比,年齡只相差幾個月,同時被舉薦為孝廉,同時被禮闢,世贊驍悍果烈,有兄長孫策的風範,張昭等大臣曾提名孫翊為繼承人,孫策考慮到立長更為穩妥,拒絕了這一提議。
要是單單這樣,孫翊的人生還不算什麼,頂多當一個閒散王侯,也是逍遙自在。
孫權繼吳侯位之後,任命孫翊為丹楊太守,結果到任當太守沒幾年,孫翊就被家將邊鴻所刺殺。
郡吏媯覽、戴員更是猖狂,不僅把將軍府洗掠一空,媯覽還入盡掠孫翊妾室,在瞧見徐夫人美色之後,更是想要嘗一嘗將軍夫人的滋味。
危急之時,徐夫人一邊假意用言語安撫住媯覽,一邊暗中與孫尚、傅嬰、徐元等孫翊舊部定計,於將軍堂前誅殺媯、戴兩賊,並以首級祭孫翊墓前。
孫權在得知三弟孫翊被刺殺身死之後,碧眼怒睜,拔劍出鞘,怒不可遏,他的兄長孫策,就死於刺客,現在孫翊也死於刺殺,這實在太巧合了。
氣怒之下,孫權不聽勸阻,下令盡誅媯覽、戴員全族,千餘口不管男女,包括老幼在內,一個也沒有活下來。
就是這一殺,讓心思縝密的徐夫人心裡起了疑問。
邊鴻是孫翊的家將,也就是心腹之人,怎麼會有殺孫翊之心,這背主的事情做下了,天底下誰能容得?
媯覽、戴員是丹楊郡吏、郡丞,這個職務是吳侯府的任命,怎麼會和邊鴻勾結到一起。
而孫權在孫翊死後才出頭,連將媯、戴全族俱滅,這是想殺人滅口?
這些疑惑讓孫松心驚膽戰。
留在江東,就是死路一條,只有脫離了孫權的控制,才能有活路。
徐夫人對自家的危險看得比孫松還要清楚,這一次她主動找上大喬勸說,要不是有她的堅持,性子柔弱的大喬還不一定能下決心。
相比徐夫人的鎮定自若,大喬夫人要更加不安一些,她也不知道這次信任劉封,是對還是錯?
當年孫策、周瑜領袁術之命,進攻廬江太守陸康,在攻破皖地之後,擄掠喬公二女大喬、小喬為妾,這一段記載很平淡,但背後卻是皖城上萬百姓被殺被擄為奴婢。
小喬比較幸運,碰上了周瑜,兩人甚是恩愛,而大喬則被孫策所納。
孫策性情急燥,又早已娶妻並納了好幾個妾室,大喬雖然美貌,但也只是眾妾室之一,受寵過一段時間就被冷落了。
其後,孫策被刺殺,留下一子孫紹,女兒也有好幾個,其妻跟著病逝,成年的女兒紛紛被孫權當作結交大臣、將領的禮物送出,桓王府最後剩下的,只有大喬和孫紹兩人。
這一次,大喬願意前往荊州,也是想著,能給孫紹一個容身之所,讓其平安過活,同時,有孫尚香、小喬在照應著,總比在江東被軟禁監視來得強。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