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劉封征戰四方,東征西討,麾下收攏精兵強將不少,可以說是蜀漢朝最大的地方實力派。
這種情況對與劉封親近的官員、將領來說,是好訊息。
對那些與劉封有矛盾,或者關係一般般的人來說,則是很不幸的訊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看到別人平步青雲,飛黃騰達,有的人心中就不舒服。
害了紅眼病的人,從古到今,一直存在。
蜀漢朝中,得了這個病的,就有不少,而衛尉劉琰,則是最嚴重的一個。
早在劉封任巴西郡太守時,劉琰就和劉封起過沖突,要說朝中最見不得劉封好的人,劉琰排第一,沒人排第二。
鄧芝等人的提議,讓衛尉劉琰、車騎將軍吳懿、尚書令李嚴、益州治軍從事張裔等人坐立不安,極力反對。
這些人中,有劉琰這個元從老臣,有代表吳夫人一系的吳懿、吳班、有代表了東州士人勢力,孟達的好友李嚴;有代表了蜀地土豪力量的張裔。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反對者,有多方面的原因。
從蜀漢一朝的內部權力構成來看,劉、吳、李、張等人認為,諸葛亮和劉封是師徒,一個主政,一個主軍,兩人共同控制了蜀漢的軍政大權。
軍隊方面,由於關羽、張飛等元從老將尚在,劉封又有實實在在的戰績,有楊儀奪權被殺的教訓,他們一時還不敢插手。
朝堂裡面,特別是尚書檯,是劉琰、李嚴等人的根基地,其中封爵和晉升,更是劉、李等人視為最後的堡壘。
這次劉封的提拔,背後是不是諸葛亮謀取尚書檯人事任免權的一次試探,劉琰、李嚴等人猜測不定。
劉備臨終託孤,可不只是諸葛亮一人獨寵,李嚴也是分得了一部分權力的。
要是尚書檯再被諸葛亮的人佔據,那他們這些人在蜀漢朝堂上,就成了沒有人理會的木雕泥塑,最後的一點影響力也將失去。
諸葛**人太甚。
不反抗是不行的了。
劉封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諸葛亮和李嚴、劉琰等的相互權力搏弈的棋筋。
為了讓反對的理由更充分,更令人信服,劉琰、李嚴等人開始召集親信官員密謀,尋找劉封暫時不合適晉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