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個名稱表述他們,比用以前的模糊的“創造者”、“他們”都要準確合理的多。
然後對於這最後階段的任務,許星辰差點就直接點了“放棄”,直接看先行者留下的記錄了。
因為在許星辰看來,無論是完全征服或者消滅所有文明,還是聯絡所有文明建立聯邦,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自己所在的銀河是真實的銀河,銀河之中有數千億顆恆星,而不是兩百到一千顆,而是翻了幾億倍。
先行者文明留下的地球文明備份,就已經有至少一千個以上了,其他的文明是不是也有備份?備份數量是不是也是一千個起步?
關鍵是,普通原生文明有多少個,同樣都是完全沒譜的東西。
在太陽系憋兩百年,跟統一或者整合銀河系相比,那真的是小菜一碟了。
如果去做這個任務,不知道要幾千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幾億年,才能真正完成並拿到最後的獎勵。
關鍵是不能確定自己是唯一的任務執行者,其他的地球文明備份,其他的原生文明的備份,有沒有得到類似的引導任務?
如果是的話,對方很可能有與自己勢均力敵,甚至更久強大的力量,自己努力幾萬年,能不能完成任務還是兩說著呢。
先行者留下放棄任務也能拿到部分獎勵的選項,是不是在側面說明了有其他的任務者存在?或者先行者也覺得這任務根本沒有完成的可能性呢?
感覺完不成了再放棄,或者現在直接放棄任務,都可以拿到一部分資料。
放棄任務拿到的資料跟完成任務拿到的資料肯定有差距,但是具體差距有多少則完全沒有描述。
所以許星辰就考慮,現在放棄任務直接拿到部分資料庫,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想辦法搞到完整資料庫的難度,與嘗試完成任務去拿相對完整資料庫的難度相比,到底哪個更高一點……
許星辰最終還是忍住了,準備先試試看,最起碼嘗試幾百年,看看宇宙的情況,自己判斷一下任務難道,再決定是否放棄。
拿定主意之後,許星辰稍微整理了精神,轉而去檢視第四次任務完成解鎖的主要科技,心情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
第四次科技鎖了,而且下一個任務就是最後的任務了,直接給資料庫了,說白了就是沒什麼好教了。
那麼這次解鎖的科技,就是在先行者的科技極限之下,甚至已經達到先行者極限的科技了。
這次結束科技裡面,最為重要的幾項,就是圍繞空間、生命、物質轉化展開的,這也是許星辰目前感覺到的幾個主要瓶頸。
首先是“時空摺疊技術”:可以扭曲空間,壓縮空間尺寸或者將其疊加,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次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