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
戰後賽里斯以毛子戰後設計的56型驅逐艦(科特林)為基礎,設計了自己的051型導彈驅逐艦。
051本身就是二戰水平的驅逐艦,而且作為沒有得到指導而自行摸索仿製生產的產物,實際使用中存在很多問題。
許星辰乾脆回去以56型火炮驅逐艦為基礎,整體最佳化的同時略微放大到4200噸,主炮升級後數量增加到三座,魚雷改成兩座六連裝533毫米磁性魚雷。
最終變成莫加多爾與島風的中間體,命名為“吳鉤”型,同樣計劃最少生產16艘,以傳統冷兵器、鎧甲、器械命名。
防空護航輕巡洋艦,或者說是驅逐艦領艦。
參考白頭鷹的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整體最佳化升級之後略微放大,安裝最佳化過射速和對空的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同樣裝備兩座六連裝533毫米磁性魚雷。
最終變成強化版本亞特蘭大,命名為“海豚”型,計劃生產8艘以上,以各種動物哺乳命名,海陸均可。
艦隊輕巡洋艦。
毛子戰後設計的68bis型輕巡洋艦,西方稱之為斯維爾德洛夫級,標準排水量13600噸,滿載排水量16640噸。
主炮四座三聯裝152毫米艦炮,單管發射速度6.5發每分鐘,副炮為6座雙聯100毫米艦炮,射速被18發每分鐘。
許星辰對這個東西進行整體最佳化。
口徑提升到160毫米,設計更有效的輸彈系統,把單炮管射速提升到12發每分鐘,射程提升到32公里,提升最大射擊仰角和射擊高度,提供更強的主炮防空能力。
然後強化副炮的防空對海能力,降低輪機組的重量,提升總功率和穩定性……能最佳化的全都最佳化一遍……
最終得到的68bis和伍斯特的綜合升級版,命名為“長風”型,預計建造6艘以上,以經典詩詞意象命名。
重巡洋艦。
參考白頭鷹的得梅因級,整體最佳化升級,主炮改成240毫米,命名為“金烏”型,預計建造四艘,以神話異獸命名。
大型巡洋艦/小型戰列艦。
艦體參考朝歌,退回六十年代指標,還原正常戰艦結構,使用320毫米艦炮,戰爭期間建造兩艘,分別命名為:吳、越。
新銳戰列艦。
艦體參考阿爾薩斯,主炮更換為三座三聯裝420毫米艦炮,預計建造兩艘,分別命名為:齊、楚。
重型戰列艦。
艦體參考虎鯨和大和,設計三座三聯裝480毫米艦炮,預計……戰後再建造,預訂命名:秦、晉。
輕型航母:
艦體參考深海三級航母,排水量25000噸,預計建造四艘,分別命名為:幽州、冀州、幷州、涼州。
艦隊航母:
艦體參考深海二級航母,排水量40000噸,預計建造兩艘,分別命名為:揚州、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