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在大西洋停留到7月17日,然後回本土處理積累的小傷,8月23日加入太平洋作戰。
至於白頭鷹的低速戰列艦,除了在本土改造的科羅拉多之外,都在珍珠港被腳盆雞一鍋端。
科羅拉多改造完了之後,一直在本土測試到42年8月,弗吉尼亞撈起來之後,也回本土維修和改造到了44年。
馬里蘭倒是已經修復了,而且沒有馬上去改造,但是她速度跟不上航母和高速艦隊,只能留守珍珠港。
其他的那些低速戰列艦,也都是和馬里蘭與弗吉尼亞類似的情況,而且艦體和武器相比科羅拉多級更加老舊。
與此同時,白頭鷹本來就沒有戰巡,所以現在薩拉託加的護航艦隊,最多隻有重巡洋艦而已,北卡羅來納得七月份才能趕到。
而腳盆雞在太平洋這邊,不但有四艘金剛級戰巡,還有一艘大和級戰列艦。
翔鶴和瑞鶴兩艘航母,五月份的時候在珊瑚海捱了航彈,六月底之前就能夠修好趕回來。
於是乎,在六月底到七月中旬這半個月多月裡面,腳盆艦隊再次完全掌握了南太平洋的制海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窗期。
現在腳盆海軍的心氣,也比歷史同期更高了很多,行動也就比歷史上更加的激進。
同時,馬來亞的“華人起義軍”,讓山下奉文的第二十五軍憑空消失,還要另外抽調力量去收復,陸軍在南洋的力量被削弱了。
所以,現在腳盆方面沒有讓陸軍走科科達小徑,甚至也沒有馬上去瓜達卡納爾島修機場。
他們再次發揮了傳統的賭徒精神,在白頭鷹修航母的七月初,集中力量重走最初的計劃路線,穿過珊瑚海去登陸莫爾茲比港。
此時的白頭鷹,在等待航母修理完成的同時,也在準備奪取瓜島所在的索羅門群島的計劃。
他們也準備在這裡修建機場,然後由此反攻腳盆控制的拉包爾,這也是歷史上白頭鷹所做的規劃,也就是“瞭望臺”行動。
具體是在1942年2月份,由海軍提出的設想,3月份正式準備實施,然後陸軍的麥克阿瑟和海軍的尼米茲開始爭奪指揮權,
4月1日,正式定名為瞭望臺行動,確定尼米茲負責前半場,麥克阿瑟負責後半場。
4月20日,將澳大利亞所在區域,分出來作為西南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是太平洋戰區司令。
5月份的珊瑚海海戰。
6月份的中途島海戰。
7月2日,調整西南太平洋戰區與太平洋戰區的邊界,將瓜島區域列入西南太平洋戰區,將瞭望臺行動時間確定在8月1日,那時候航母能回來。
歷史上的7月4日,偵察機發現腳盆雞在瓜島修機場……
歷史上的白頭鷹沒有打草驚蛇,等到腳盆雞修的差不多了,在8月7日的時候,突然登陸佔領了基本完工的瓜島機場。
腳盆雞大吃一驚,連夜派艦隊準備奪回機場,於是瓜島戰役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