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許星辰就開始研究,艦裝解鎖更換改造時形成的,給科研艦和醫療艦們,更換戰列艦或者航母這種主力級別艦體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基礎,是選擇一種合適的戰列艦艦體。
現在許星辰能夠掌握的艦娘中,艦體等級最高的戰列艦,就是大和跟朝歌。
大和的排水量七萬多噸,朝歌是三萬多噸,但是由於設計基礎完全不同,兩者的防禦級別是基本相當的。
大和屬於傳統戰列艦的巔峰之作,而朝歌則是完全現代化背景下形成的,地球上不會出現的“現代戰列艦”。
有了海王星和遠望一號的更換經驗,許星辰覺得科研艦們直接更換大和規模的艦體,多半會非常吃力的。
特別是和平方舟和遠望四號,兩人的原生艦體規模是一萬噸出頭,換大和艦體可能比海王星強帶891好不了多少。
同時,她們這些科研艦、醫療艦,用的只是戰列艦的艦體,戰列艦武器大部分都要拆掉的,大口徑主炮是肯定不會保留的。
而大和比朝歌強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主炮口徑和數量了。
所以許星辰很快就排除了大和,決定以朝歌的艦體作為更換的基礎。
遠望二號三號的艦體規模超過兩萬噸,更換朝歌的三萬噸艦體,難度應該會介於鷹潭換054A和遠望一號換707之間。
和平方舟和遠望四號,更換朝歌的艦體,難度可能會略高於遠望一號換707,這應該是可以努力克服的。
改造的簡體基礎確定之後,許星辰就開始構思實現方式。
基本方向,就是拆掉朝歌艦體的上層武器裝置,重新部署科研艦和醫療艦的專用艦載裝置,內部艙室也要作相應的調整。
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是噩夢了……
航天測量船的艦載裝置……電磁相容設計,都可以說是噩夢級別的。
許星辰要把這些東西,整體轉移到一個新的艦體上。
就算是儘量不去調整內部的關係,電磁環境也會因為載體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然後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
幸虧有系統提供的設計和改造工具,還有近乎全真的模擬驗證工具,否則許星辰根本沒有能力去挑戰這種任務。
自己坐在沙發上折騰了大半天,仍然在模擬之後的大量異常和調整提示中輾轉,這任務顯然不可能在段時間內完成。
到了下午的時候,鷹潭已經基本適應了054A的艦裝,遠望一號也能勉強正常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