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代留下的裝備,都是追求極限效能,以及高度專業化的,對於成本不是特別的敏感。
而現代裝備設計,則趨向於多功能化和通用化,對於成本也更加的敏感。
典型的代表就是f14和f/a18e/f的差異,f14雄貓是專用的截擊機,而f/a18e/f超級大黃蜂是多用途戰鬥機。
但是這並不代表後者是落後的,實際上正好相反,後者才擁有更多的技術優勢。
f14雄貓也許比大黃蜂帥,但是大黃蜂比f14好用多了,相比超級大黃蜂的話,f14的優勢就只有她的不死鳥導彈了。
然後是尺寸。
許星辰得到的這個轟20,也比b2要稍微大一些,所以基本引數也略高一些。
這可能和戰略導彈類似,是本土地緣劣勢導致對射程、航程的需要,比歐美的競爭者更高一些。
許星辰得到的這個轟20,最大起飛重量是192噸,空重64噸,最大載彈量32噸,燃油量96噸。。
可以看的出來,這個轟20的空重比b2更低,最大重量卻多了20噸,這20噸主要就是燃油。
按照系統上的說明,她的最大航程達到了15000公里,也就是說從東北可以直航西雅圖或者夏威夷。
再利用夥伴加油和防區外長航程的快遞產品,就可以直接給阿美的核心區域投送快遞了。
賽里斯距離阿美莉卡最近的地方是東北,要給阿美準備大寶貝的話,最好的地方就是大興安嶺的大森林。
最後是其他效能。
這麼個大傢伙,在發動機技術不完善的背景下,也不可能追求超音速巡航了。
不過亞音速效能最佳化的很好,可以保持1000到1100公里的速度穩定飛行,這對於轟炸機而言是非常優秀的了。
彈艙是完全內建的,可以搭載自己體系內的各種航空炸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還可以加掛燃油模組。
同時,作為類飛翼結構的轟炸機,她屬於全向寬頻隱身的外觀,隱身水平比隱身戰鬥機更高一籌。
即便轟20比殲20重了五倍,但是隱身效果實際上比殲20更高,雷達反射面積更小。
當然,機動和高速效能,就跟殲20這種戰鬥機沒法比了。
(以上內容屬於憑空虛構,沒有任何現實依據,請勿較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