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正常速度而已,這個055都是現有技術的整合,唯一的新裝置就是大口徑火炮。”
遠望說了這麼一嘴,就懶得深入解釋了,不過許星辰已經明白了。
基於現有技術的整合和少量創新,與根據設定的目標進行全新研發,那是完全兩個難度的東西。
建國到新世紀以前,國內的各種裝備研發,從飛機到軍艦,從導彈和發動機,動輒十年起步。
也經常被吐槽,一個什麼什麼東西,十幾年二十幾年都整不明白,造出來了還一堆毛病!
而同時期的歐美,什麼新飛機、新發動機,立項之後短短几年,甚至一兩年就出直接量產了。
其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牛逼,不是我們的人員智商不夠,而是雙方的起跑線不同。
國內沒有技術積累,沒有工業基礎,大部分新的武器裝備,從裡到外全都是全新的,都是從無到有的搞出來的。
不只是從設計到材料、從發動機到電子裝置,都是陌生的東西,全都要從無到有的搞出來。
就連工廠、生產線、生產裝置,都要從無到有的建設和製造,工人也要從無到有的培養。
同時的歐美呢,她們大部分時候,大部分技術都是現成的。
裝備整體可以很快的設計和製作出來,然後將實現新的戰術目標的少量新技術和裝置,專門研發出來裝上去就行了。
同時,工廠有現成的,生產裝置是現成的,工人也都是現成的,設計出來就能拿去生產。
就算是需要研發的部分,也是基於成熟完善的工業基礎實現的,和完全從零開始的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到了新世紀之後,國內的基礎積累也逐漸成熟,各種新裝備的研發速度也隨之迅速提升了。
因為我們的研發方式,也正在轉向技術整合,日趨完善的工業基礎,也開始全面發力了。
反觀歐美,反而因為去工業化,生產環節越來越拉誇。
許星辰眼前的初代055重置版方案,直接用956、052、056的技術整合,單純的新設計一個主炮而已。
如果許星辰要求裝四面相控陣雷達,再加上通用垂髮和垂髮導彈,要遠端防空導彈什麼的,那研發難度肯定直線飆升了。
各種念頭在許星辰腦海中一閃而過,緩過神來的時候眼前的科研裝置已經啟動了。
桌面上一共八個正在活動的進度條,其中六個是根據提督府規模形成的自動通用科研槽,兩個是遠望和鷹潭的專用科研槽。
可以同時執行八個科研任務,目前需要逆向工程的裝備,早就已經全部完成了。
現在那六個通用槽裡面,以及鷹潭的專用科研槽裡面,都是遠望二號安排的,對現有裝備的最佳化、改造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