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員同志,我可以使用這些裝置嗎?用這些裝置來完善我的防空導彈,應該會有非常高的效率的。”
許星辰理所當然的點頭說:
“當然可以啊,你如果願意的話,如果有能力使用的話,隨時都可以用的。”
“明白。”
鷹潭馬上開啟了另外一套科研裝置,在許星辰的指導下,嘗試開始對自己的紅旗61B防空導彈的逆向工程掃描。
許星辰本來還以為,這個新的逆向工程專案肯定要佔用一個科研槽,結果具體工程開始之後才發現,科研槽直接新增了一個!
許星辰有些驚訝的召喚出系統介面,找到科研功能的相關介面,查閱了一下系統通知和說明,終於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鷹潭雖然本身並不是專門的科研艦,但是她“久病成良醫”,參與的研究次數多了,也就知道怎麼搞研究了。
能夠參與科研工作的艦娘,就會被系統視為科研艦,科研艦本身是個獨立的科研環境,可以承擔各種武器裝備的研發驗證。
提督府內只要有一個科研艦,科研裝置和系統裡面,就會增加一個附加科研槽。
與預設的通用科研槽不同,這種附加的科研槽的研究範圍有限制,只能用於科研艦本身能夠搭載的武器、裝備、技術。
這種結果讓許星辰大喜過望,繼續指導鷹潭使用科研裝置,開始紅旗61B導彈的逆向工程。
鷹潭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試驗艦,很快就熟悉了裝置操作方法。
在鷹潭看來,逆向工程就是全面掃描現有裝置,復現出裝置的完整圖紙,有了圖紙之後,才能在圖紙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
鷹潭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整個逆向工程的掃描過程進一步詳細拆分,主動控制掃描的重點和順序,主動提前標註錄入自己記得的圖紙內容,這樣大幅度的降低了整個逆向工程的掃描工作量。
鷹潭忙活起來之後,整個人就進入高度集中的工作狀態,以至於把周圍的事情直接拋在了腦後。
許星辰在系統裡面也看到,鷹潭帶來的第三科研槽上,紅旗61B防空導彈的逆向工程任務,進度推進的非常快。
讓科研裝置自動執行的話,這個逆向工程任務至少需要24個小時才能完成,但是按照現在的速度算只要10個小時就夠了。
許星辰看著鷹潭已經進入狀態,也就是不在旁邊繼續摻和了,轉身回到另一套科研裝置前,重新整理接下來的科研計劃。
昨天開始的,小重慶的兩種對空警戒雷達,以及76式雙聯130毫米艦炮,這兩種裝備的逆向工程掃描,在今天清晨六點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同時生成了對應的圖紙。
現在兩個預設科研槽內,正在進行的逆向工程專案,分別是79A型雙管100毫米艦炮,和324毫米的魚7反潛魚雷。
兩個專案現在已經完成了20%左右,許星辰在短暫的思考之後,花費了160點戰利品,直接將兩個逆向專案推動完成。
既然鷹潭艦來了,帶來了早期型號的紅旗61B防空導彈,而且她能夠擔任科研任務,特別是對自己的裝備的科研效率極高。
那就沒有必要再花費戰利品,把當前並不特別緊急的防空導彈,提前那麼幾個小時做出來了,讓鷹潭自己慢慢研究完善就好了。
畢竟,紅旗61B是用來打噴氣機的,而這個世界的主力作戰飛機,仍然是活塞式螺旋槳飛機,速度只有五六百公里每小時。
戰後驅逐艦的自動化艦炮,配合時間和近炸引信,加上專用火控雷達引導的高精度的自動化高射炮,就能夠相對輕鬆的應對這些飛機了。
這種特殊的作戰環境,正好讓79A雙管100毫米艦炮,完全實現自己的設計目標,也就是同時兼顧對海、對空、對陸任務。
所以許星辰最先搞定了雙100艦炮,然後把配合直升機的反艦魚雷解決了,因為這個組合能夠顛覆性的提升反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