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艦娘:從深藍到星海> 第二十一章 兩個時空的歷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一章 兩個時空的歷史 (2 / 3)

最後是民國用國債抵押打白條,在1913年把應瑞、肇和兩艦接回了國,飛鴻號則實在要不起了,被船廠轉賣給了希臘海軍。

這兩艘一戰前的老式訓練用防護巡洋艦,在二戰時代根本不具備多少實際戰鬥力,正式開戰後不久就接連被擊沉。

肇和號在1937年9月21被日軍飛機炸沉在虎門要塞附近,應瑞號在10月23被日軍飛機炸沉在安徽採石磯附近江面。

逸仙號,名為巡洋艦,實際上是在內河炮艇基礎上放大而來,排水量只有1650噸,只是因為安裝了兩門輕巡級別的艦炮,所以被稱之為巡洋艦。

但是即便如此,它在那個時代的中國海軍中,卻仍然是能夠排到第三的位置上。

因為除了逸仙、平海、寧海這三艦之外,當時中國海軍剩餘的大型軍艦,基本都是從“大清國”時代傳下來的,所以作為新艦的逸仙就是理所當然的主力,就跟寧海、平海一起,參與了江陰海戰。

最終,逸仙在戰場上被日軍飛機擊沉,又被其打撈起來作為訓練艦使用,日本戰敗投降後重新修復,歸還民國海軍。

寧海、平海兩艦,是民國政府向日本訂購的,寧海由日本建造,平海由日本提供圖紙和裝備,在國內建造完成的。

標準排水量2500噸,滿載排水量3000噸,江陰海戰中被日軍沉沒,後被日本打撈複用,1944年在菲律賓被美軍擊沉。

丹陽艦原名雪風,原為舊日本帝國海軍陽炎級驅逐艦八號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滿載排水量2490噸。

汾陽艦原名宵月,原為舊日本帝國海軍秋月級驅逐艦十號艦,設計排水量2700噸,滿載排水量3485噸。

日本戰敗投降後,兩艦均拆除了大部分艦載武器,參與了全球的撤軍撤僑行動,最後作為戰利品交付民國海軍。

後來丹陽號復裝了美式武器,服役到1966年退役,1971年拆解;汾陽號因缺乏裝置,閒置到1962退役,次年拆解。

這些軍艦中,最為幸運的,應該要數最後的“四大金剛”了。

鞍山、長春、太原、撫順四艦,原為蘇聯1941年建造的7型傳統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675噸,滿載排水量2150噸。

四姐妹和的其他的護衛艦、魚雷艇、掃雷艇、潛艇等133條大小船隻,在1954年銷售到中國,成為了新時代海軍的基礎。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四艦陸續加裝了上游1反艦導彈,升級成了導彈驅逐艦,一直服役到九十年代。

回想著她們的原型,在那個時空的歷史,許星辰的思緒很快就又回到了眼前。

在這個時空裡作為艦孃的她們,命運與原型軍艦相差甚遠。

過去的二十多年裡面,提督府在掌握著著足夠資源的時候,曾經努力的提升過提督府的裝備水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