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艦娘:從深藍到星海> 第十七章 “半穿甲高爆戰鬥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七章 “半穿甲高爆戰鬥部” (2 / 2)

具體的打擊效果,有些近似於“集束炸彈”,能把周圍的人和東西都打個粉碎,最新的反艦導彈基本都是這種戰鬥部。

(集束炸彈被認為過於殘忍,有一百多個國家在聯合國簽署了禁用公約,但不包括美、俄、中、以等主要生產國……)

根據科研裝置的測算,如果要把後世的“半穿甲自鍛破片戰鬥部”,從無到有的研發出來,稍微需要多一點的時間。

許星辰的時間比較緊,而且自鍛破片對艦孃的用處應該不大,她們肚子裡面沒有人。

許星辰暫時放棄了遠期目標,用最為基本的半穿甲戰鬥部作為基礎,去改造成穿甲能力更強的新型戰鬥部。

這個科研專案的內容,其實就是增加原戰鬥部的穿甲部分比例,同時修繕整體的外形,做成更適合穿甲的形狀。

整體的科研難度非常低,用科研裝置的模擬功能,簡單測算過幾次之後,許星辰就得到了兩種不同級別的戰鬥部的引數。

許星辰暫時將其分別命名為:“甲型穿甲戰鬥部”、“乙型穿甲戰鬥部”。

甲型半穿甲戰鬥部:保持原戰鬥部513公斤的總重量不變,將穿甲部分重量增加到350公斤,直徑限制在240毫米。

以海鷹1甲導彈攜帶,走高空彈道俯衝攻擊,速度約340米每秒,可以擊穿大和之外的所有新銳戰列艦的水平裝甲。

此時高爆部分的重量為163公斤,裝藥可以做到125公斤以上,是大和炮高爆彈裝藥(59公斤)的兩倍以上。

更換甲型戰鬥部後,海鷹1甲導彈的總重量不變,氣動外形不需要改變,稍微調整油箱的形狀,適應新的戰鬥部外形即可。

乙型半穿甲戰鬥部:戰鬥部總重量增加到750公斤,穿甲部分重量500公斤,直徑同樣限制在240毫米。

以同樣的方式攻擊,可以確保擊穿所有戰列艦的水平防禦,包括大和甲板上最厚的炮塔頂部的270毫米裝甲。

此時高爆部分的重量為250公斤,裝藥可以做到190公斤,是大和炮高爆彈裝藥的三倍以上。

更換乙型戰鬥部後,導彈總重量增加237公斤,需要稍微調整機翼位置和角度,同時調整油箱形狀,最大射程略微降低。

科研裝置透過立體圖形的方式,直接把兩種戰鬥部的尺寸、結構,以及導彈更換之後的效果,非常直觀的展現了出來。

這兩個240毫米戰鬥部的樣子,相比普通的240毫米艦炮的炮彈,最大的特點就是長了很多。

甲型戰鬥部比炮彈長了一半,乙型更是直接超過了炮彈的兩倍,它就是個直徑24厘米,高度170厘米的金屬柱子。

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炮彈直徑越小穿甲能力就越強,坦克穿甲彈直接成就成“長杆鋼釘”了。

不過坦克的“鋼釘”還不如手腕粗,而導彈戰鬥部口徑則是艦炮水平,相當於被拉長兩倍的炮彈,裝藥量還更高。

炮彈的形狀會影響飛行姿態,所以傳統穿甲炮彈不能做的太長,長度相對口徑的比例,大部分都在3倍到4倍左右。

為了提高結構強度,艦炮穿甲彈的裝藥比例極低,後續的破壞力相對有限,想要擊沉戰列艦基本都要靠殉爆。

而導彈的戰鬥部,因為不需要自己控制飛行姿態,所以長度與直徑的比可以大幅度的放開,可以達到7到8倍甚至更多。

導彈就是一架小飛機,掛一個戰鬥部也是掛,掛兩個也是掛,組合戰鬥部是導彈最基本能力,串起來就行。

把戰鬥部縱向排列固定在導彈中心,其他裝置和油箱環繞戰鬥部佈置,導彈長度6米以上,戰鬥部長度可以佔到一半。

導彈砸在目標上的時候,周圍的雷達、通訊、控制裝置以及油箱等脆弱的部件,會直接在碰撞中四散紛飛。

但是中間的戰鬥部,就像一根巨大的鋼鐵柱子,直接捅進目標體內,然後透過成串的爆炸,製造巨量的傷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