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岸防鐵甲艦“平遠”號、輕巡洋艦“逸仙”號,雖然名義上也是自主建造,但艦載的武器裝置大多是進口的。
輕巡洋艦“平海”,建國後的01型護衛艦,都是國外提供設計圖紙,武器裝置也全部都是進口,可以算是來件組裝的。
65型護衛艦是國內生產,但是噸位只有一千噸出頭,剛剛脫離內河炮艇的範疇,但仍然屬於近海火炮護衛艦。
直到新中國的051型導彈驅逐艦,雖然設計也是參考了蘇聯的軍艦,艦載武器也大多是仿製國外的產品設計的。
但是,最終設計方案終究是我們自己完成的,艦載裝備是國內自己生產的,整體建造也是自主完成的,體型也達到了3600噸級。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共和國前30年工業化建設結出的代表性成果。
051型導彈驅逐艦的批次化建造服役,說明中國終於有了自行生產主力軍艦的能力。
她結束了從晚清以來近百年海軍主力艦船建造高度依賴進口的歷史,結束了中國海軍依賴國外廢舊艦艇的時代。
重慶號屬於051型導彈驅逐艦的總第12艘,第二批次(正式定型型號)的第5艘,後期舷號133。
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排水量3670噸,1978年5月在上海中華造船廠開工,1983年12月正式服役,2014年9月26日退役。
重慶艦退役後一度作為海軍工程大學後勤學院學員訓練保障設施使用,後來經過修繕轉移到了天津濱海新區航母旅遊區展覽。
重慶這個三千六百多噸的體型,在戰後驅逐艦中算是頗為嬌小的了,比第一代的英制輕巡重慶輕了將近一半。
但是她就是憑這個三千噸的嬌小體型,在兩萬噸的基洛夫級巡洋艦面前反覆橫跳,在日本人的鏡頭下留下了那副世界名畫。
許星辰本來的計劃,是自己按照導彈的原理,整合提督府現有的技術,在三個月內弄出初級的導彈。
在對戰的時候出其不意的拿出來,應該有機會贏下這一次對戰,然後得到更多三個月的緩衝期,再繼續升級最佳化導彈的效能。
現在好了,自己初始艦是051的重慶,她的原型是專門設計建造的導彈驅逐艦,是帶著已經成型的反艦導彈的。
海鷹1甲反艦導彈,重量2.4噸(包括助推器),最大射程85公里,配套雷達可以自主搜尋目標攻擊,可以做到“發射後不管”。
雖然以新世紀的眼光看,海鷹1甲這種早期艦艦導彈實在乏善可陳,但是在當時卻已經是國內拿出的最好艦艦導彈了。
同時,對於二戰時代的世界而言,那這東西就是劃時代的革命性武器,是能夠改變此時的戰爭模式的武器。
特別是對於現在的自己而言,只要有了現成的導彈,就可以直接在科研設施中,啟動對導彈的逆向工程,得到生產圖紙,拿去給其他艦娘完成導彈化改造。
到時候全艦隊出擊,直接導彈洗艦隊,二戰時代的那些常規艦隊,根本不可能扛得住。
而重慶艦自己身上的,以噴氣式飛機為目標設計的防空導彈和高炮,迎戰二戰時代的螺旋槳飛機,也可以取得近乎遮蔽的效果。
有了重慶艦帶來的武器裝備,這次的提督對戰的勝率已經飆升到了80%以上。
相應的,自己的提督之位,大機率也能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