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老快了,早上從建康起飛,中午就到了滇郡春城。
沈益要去的地方還沒個飛機場,只得在春城轉乘火車才能過去。
又過了四個小時,他終於到了蜀郡鋼城。
鋼城位於蜀、滇之間。
這個地方,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還是一個僅有七戶人家的小村子。
但是在地質學家探明這裡的礦產資源之後,開始熱鬧了起來。
這裡是蜀郡的鐵礦主要產地,還是世界第一金屬鈦礦產資源地,而且還有位列世界第三的釩礦。
為了工業化的需求,全國各地省份的人民來到了這裡建設。
半個世紀以後,這裡就成為了人口數十萬的礦城。
而沈益的父親則是摸準了一個機會,在一處煤礦產地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
生意還算不錯,比在建康的時候好了許多。
已經快到傍晚了,沈益終於乘著小麵包車來到了這個地方。
燈火闌珊,街上人來人往,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大多都是挖煤的工人。
他們渾身的衣服抹得黢黑,現在正是下班的時候。
聚在一起有說有笑,雖來自五湖四海,但都在趨向巴蜀口音。
現在的沈家的生意是特別好的。
但是過幾年就不行了,因為民營企業的濫採,造成了幾次小規模的塌方,後來礦也挖完了,這個地方自然冷清了下來。
沈益的父親能有這個攤位,還是出於一場悲劇。
原本在這裡賣水果的一家老小,因為煤氣灶忘了關,妻子和一雙兒女紛紛倒下。
恰巧這個人又是沈家的親戚的朋友,所以沈益的父親才接手了這個攤子。
散發著黃色光輝的老燈泡底下,沈益的母親和父親都在勞作著,售出貨物,並和工人們有說有笑。
儘管建康那邊降溫了,這裡還是比較暖和的。
沈益的母親範蘭已到中年,她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在二十歲之時跟著沈大海做生意,擺過地攤,炒過板栗,住過大街。
現在已經漂泊20年了。
那張臉上已經佈滿了皺紋,年輕美好已經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