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韋恩這版的《閃電俠》,性格或者說人設,更加貼近漫畫中的人物。
在他的印象中,最早認識閃電俠,是因為一部因為他出現從而消失的電影,那就是1990年由羅伯特尹斯科夫執導的電影。前世他是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過的,留下的印象不多,但隱約還記得有個畫面,是閃電俠被敵人發射的導彈追。
到後面一點,是讓太平洋對岸無數八零後、九零後都熟知的,由電視臺播放的動漫《超人》系列動畫片,至今他還記得,裡面有一個閃電俠與超人賽跑的畫面,這也是讓很多人最記憶猶新的畫面。
再後面有關的閃電俠的各種資訊,就來自他這一世小時候,陸陸續續無意間看過的一些漫畫。
韋恩記得非常清楚,自己看過的那一部《正義聯盟》當中,閃電俠巴里艾倫與漫畫中的性格,相差的非常大,甚至說完全是兩個人也沒問題。
記憶電影中的閃電俠,性格活潑、好動、膽子小、不善社交、古靈精怪,甚至有點神經質。而最讓觀眾熟悉的DC漫畫中,閃電俠的性格陽光、沉穩、溫柔、體貼、高情商,還非常有責任感。
恰恰是漫畫中對閃電俠的性格設定,才更加符合韋恩這一版的劇本,一位自信、穩重的、知識淵博的現場調查員。
電影故事都被他設定的相當簡單,主線就是介紹閃電俠巴里艾倫的誕生,實際上與記憶中漫威的開頭之作《鋼鐵俠》更相似。巴里艾倫在少年時期,母親死於一次離奇的恐怖事故,父親被錯誤的指認為兇手,然後他被父親的警探摯友領養。
等到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了一名csi見證分析員,同時還能利用自己的職業,不斷追尋母親死亡的真相。
在這個過程中,他追蹤到了各種都市傳說,各種不為人知的先進科技。然後一次事故中,巴里艾倫被神秘的閃電擊中,開始發現身體的變化,從而成為人們熟知的閃電俠。
故事並不複雜,乃至很多DC迷都能猜到個大概,可這部電影中,被韋恩以臺詞交談的形式,安排了大量對之後影片超人劇情的提及。而這些東西,也只有被安排在閃電俠中,才不會顯得突兀,因為這個人物就總是和時間穿梭掛鉤,對影迷的說服力會比較強。
除了片中會用一些手法暗示超人的劇情,他還會在片尾,新增一個重要超級英雄的彩蛋,如果不出現意外的話,他的下一部DC電影,就會是這個彩蛋人物。
所以說,韋恩寧願把這部《閃電俠》,看做腦海中漫威計劃中的《綠巨人》,賺錢,對這部影片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潤滑油,一下引出兩個後續更重要的超級英雄,增加觀眾對那兩個更重要超級英雄的期待感,乃至對《正義聯盟》的期待感。
對於這部影片來說,閃電俠巴里艾倫的超能力表現形式,才是更讓他感到難以抉擇的點,也是劇本會不斷修改的主要原因。
由於閃電俠超高的人氣,所以他的超能力可以說眾所周知,就比如在動漫中的超級速度,其在漫畫中的速度上限一直是未知,跑起來可以達到光速的千倍,而通常又會低於音速,以免給周圍環境帶來破壞。
比如人造龍捲風,高速移動下,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奔跑。比如虛化,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操控身體,透過震動身體的構成粒子,達到穿越固體的效果,漫畫後期甚至可以帶其他人一起穿越固體。
比如著名的自愈因子,由於他的身體結構和新陳代謝異於常人,所以傷口的癒合速度也比常人快的多的多。還有更加出名的時光穿梭,已超越光的速度全力奔跑來穿越時空等等等等。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巴里艾倫這傢伙,超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而且不光強大,超能力帶來的效果簡直逆天。
相比於漫畫中的閃電俠,他還記得無數觀眾對電影版的吐槽,那就是電影中的閃電俠,超能力被設定的太弱了,根本就與人們熟知的漫畫不相符。
而且在電影中,他的能力不僅弱還特別單一,表現出來就是快,就連救個人質都只是拖離原地,在對付敵人時也沒有殺傷人。事實上誰都清楚,只要擁有超過閃電的速度,任何敵人在巴里艾倫面前都應該是被瞬殺。
可不光他被小兵用鐳射槍擊傷,後面速度表現出來的作用,也僅僅是快速移動引動電流,讓母盒充電啟用超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