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傑克遜就像是被打入了亢奮濟,在尼娜給吉米打過電話後,要了經紀公司的地址,迫不及待的趕去了那個簡陋的郊區小樓。
這部電影想要拍出來,需要花費的資金投入、時間投入都還很長,還是在一切都能順利籌備的情況下。
韋恩記得很清楚,前世因為電影的大火,許多幕後新聞都給爆了出來。最早收集《魔戒》影視化版權的,其實是大胖子哈維韋恩斯坦,只不過出現了很多意外情況,最後投資和發行,才變成了新線影業。
但曾經確實有媒體報道過對哈維韋恩斯坦的採訪,他本人表示,的確是因為被彼得傑克遜追煩了,才會讓紐西蘭人自己去找投資渠道。
不管前世新線影業因為這個系列,創造了多大的輝煌成就,現在都跟對方沒什麼關係了,這都會成為韋恩加深自己在華納兄弟地位和影響力的資本。
一個導演,如果執導了一部北美票房上億美元的作品,哪怕這個導演是個新手,也會因此一片成名,而想要再邀請他執導一部同型別作品,要付出的代價就會大很多。
哪怕在這個年代,想要讓導演再執導同型別的片子,片酬也會從幾十萬美元,迅速拉昇到幾百萬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涉及到後期分成。
這還只是同型別作品,如果是續集電影,標準的會成為導演的賺錢狂歡。
所以對於《指環王》這個系列,他準備讓彼得傑克遜做好所有準備,哪怕需要籌備的時間拉長也在所不惜,直接簽訂三部曲合約,一次性把這三部曲都給套拍出來。
這樣就算事後電影大爆,最多也只是給與對方一些獎勵性的現金。
韋恩不可能把版權等白白提供給華納兄弟,其中必然會涉及到投資問題。作為一個電影公司老闆的角色,這些都是他提前就考慮好了的。
不光是彼得傑克遜這個導演,專案中涉及到的所有演員,也會是同樣的待遇,如果不願意提前簽訂三部曲合約,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沒出頭的小演員。
在職業規劃的兩個方面,韋恩分的很清楚,拿起攝像機之後,他就是個純粹的電影導演,主要工作就是拍攝好影片,為製片公司的投資負責。
可放下攝像機之後,他會立馬切換到製片人、電影公司老闆的狀態,努力用手中投資的專案,給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哪怕過程充滿了剝削和壓榨,這是資本家的天然本能。
這個圈子內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老好人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如此,喬治盧卡斯如此,就連一向以憨厚示人的湯姆漢克斯、帥氣迷人的湯姆克魯斯,也全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公司,扒下巨星的外衣,其實都是一群電影商人。
“怎麼樣?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提出來。”
吉爾莫在紐西蘭人離開後,就一直觀看劇本,不過他看的速度非常慢,或者說看的非常仔細,邊看邊站在工作的角度思考。
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一個多小時,直到看他看完整個劇本,端起涼咖啡一口喝下後,韋恩才開口說道。
“暴力美學的極致!”
吉爾莫閉上眼睛回想了一會,在腦海中不斷模擬著成片畫面,下意識的給出了自己的評價。“這是男人眼中的極致浪漫,當然,這個故事對男人外的其他影迷很不友好。”
“what?真的有那麼好?”
還沒等韋恩說話,娜奧米沃茨就一臉見了鬼了的表情,看著墨西哥導演驚訝的問道。這個故事她剛剛看過沒多久,卻壓根沒感受到其中的美學。
在她看來,這個故事除了赤洛洛醜惡、通篇數不清的髒話粗口、一言不合就爆發的血腥暴力,其他什麼都沒有了。
“沃茨女士,這種現實主義的型別片,從來都是某一部分男性影迷的狂歡。”吉爾莫聳了聳肩,看了韋恩一眼,耐心的解釋著。
“《馬耳他之鷹》是這樣,這個故事也是這樣。不過我相信,經過格林伯格先生的執導,影片的受眾會有很大提升,他擅長幹這個,不是嗎?而且,學院會喜歡這種充滿了藝術的暴力美學的。”
吉爾莫心裡其實很清楚,這部片子哪怕成片效果再好,恐怕也難脫離R級黑幫片的範疇,這使本就不大的受眾群體,有可能變得更小了。
只要一仔細琢磨就明白了,這種典型的現實主義型別電影,瞄準的肯定是學院獎項,初衷就不是為了商業利益。如果是目標是更多的票房,對方何不直接製作超級英雄?
“你說的沒錯。”韋恩笑著點了點頭,對方几乎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意。“這個型別的電影,地域性會非常強,也許除了北美這塊地方,很難獲得海外影迷的買賬。”
這部電影想賠錢很難,他心裡早就有想法,自己透過這些年的不斷成功,逐漸擁有了影迷認可的“品牌效應”,這些基本盤就能保證,這種投資可以蒙著眼睛拍,投資肯定能夠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