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巡遊走在漆黑無一物的墓道當中。
與傳統的墓穴不一樣,這裡並沒有擺滿了陪葬品。或者說,陪葬品是銘刻在牆壁上的經文、壁畫、古繪本、奇異故事以及一些墓主人的見聞。
一段又一段經文進入喬巡的腦袋,在其間勾繪出過去閃爍著哲學思辨光輝的教旨思想;
一篇又一篇奇異故事見聞被喬巡解析,透過兩千年的時間,窺見過去那一段被掩蓋在高天之下,大山之中的秘密;
那些壁畫與古繪本,也在描述著一件事……早在兩千年前,就有進化者的存在了。
看著這些,喬巡總有一種“歷史在發生改變”的感覺。
他細來一想,覺得那是不對的。並非歷史在發生改變,而是,真實的歷史在一點一點被揭開。那個,早就有神的歷史。
在四通八達,如同棋盤一般的墓道里。喬巡整理出幾條關鍵的線索,經他仔細根據語境翻譯後,如下:
線索一:
“狼狽但是囂張的大月氏人,從河西走廊帶來的新的文明。他們始終認為,是他們締造了巴達爾伊美那文明。但,那不過在歷史之沙中佔據了一粒的文明,無法印證我們對神的膜拜是值得的。安息帝國的帝國圖騰,從來不屑於與貴霜帝國望見同一片天空。他們的傲慢無知最終會讓帝國覆滅。即便是他們膜拜的神,也只好在陰影之中窺見吾等神的偉光。”
線索二:
“是的,我們勝利了。他們應該看到了,高天之上的神們。他們,哦不,祂們。我們無法用卑賤的稱呼來應對神明。所以,神明們,你們肯定看到了吧,我們將貴霜帝國的圖騰撕碎,用火燒,用山浸泡,讓其腐爛。我們,為你們取得了勝利。所以,神們,能否降下那登神的長階,以安息帝國的臣民們登臨,親自窺見你們的偉光呢?”
線索三:
“沒有永恆的帝國。在歷史裡,一切都是迴圈往復的,也許會有前進那一天,但可惜,我們也許看不到了。政權、文明、文化、傳統、信仰、教旨、美德……一切都在歷史裡化作湮粉。我們看著那太陽一般的圖騰陷入沉思。那登神的長階,再也沒有落下過。東方的帝國,呼嘯著山崩而來。他們以‘絲綢之路’來稱呼。是的。他們的絲綢讓人驚訝,工業、技藝……他們尋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而安息,只能在一次又一次渴求神明降下登神長階的悲慘命運中,崩塌。”
線索四:
“沒有人希望看到曾經如同太陽一樣的帝國垂落西山。末日噬人心智,讓人瘋狂。是的,我們瘋了,全都瘋了。他們?祂們?它們?它們從天空上落下,從海洋裡湧出,從大地下升起。孤高的陰影垂落在東山山巔,巨大的通天柱一般的手指直插奧特利安,一對眼睛看著我們,讓我們戰慄,讓我們……在噁心的潮水與霧氣中失去理智。”
線索五:
“戰爭開始了。我是說,戰爭。所有人都該知道,這不是區域衝突,也絕非政權更迭。是人……人!世界上最偉大的生靈,向神明發起的戰爭。”
線索六:
“如果有人問我們,‘神’是什麼?那我會說,‘神’是未來的人。”
線索七:
“它們的確應該回到天空上,回到大地下,回到海洋裡。不過,我們誰都無法肯定,它們是否還會回來。直到現在,我們再度回首去看大月氏人西遷至此地這件事時,有些東西就能想明白了。那片名為神州的大地上,孕育過真正意義上的神。儘管裡面有著我們難以解釋的道理,但我們確信,大月氏人的到來,將真正的神的圖騰帶了過來。”
線索八:
“我們不太懂什麼叫‘世界變遷’,也不太懂什麼叫‘真實地域’。不過,從祂們所言說的話看,神明的光輝或許不會以文字與符號的方式照耀到未來。實實在在的說,思考這些耗盡了我們幾乎所有的認知。也許,蘇格拉底也難以真的參透神明的意義,柏拉圖也難以在理想國中為神建立起不被灰霧彌蓋的形象來。”
線索九:
“神明終究會離去。祂們說過,世界需要神,神就會出現,不過,再次出現的神,從來不會一樣。神不會永恆,人會。”
線索十:
“即便是從漢帝國過來的大師們,也不知道如何解開成神的秘密。我們終會死去,王朝終會更迭,誰也無法避開這個規律。但,成神的秘密,始終存在。那會凝結成一顆種子,在大地中發芽、生根,直至成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