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太少,那就著實是有些欺負觀眾了。
這就和寫推理一樣,什麼線索都不給,最後解開謎底的時候,忽然又扯出了一堆前邊讀者視角都沒有出現過的細節線索和證據。
這都是耍小聰明。
對硬核的推理寫法,那就是作者和讀者所知的線索是完全一樣的,就看讀者能否在作者寫完之前,就先一步推理出案件的謎團。
這相當於作者和讀者在同一起跑線開始賽跑了。
就蘇寒自己的閱讀體驗來看,各種不同型別風格的推理,大致能分成作者提供的線索的多寡。
現在花樣更多了些,作者會像是魔術師一般,特意混淆視線,線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或者轉移讀者注意力,實際上的線索藏在另一個細節角落。
甚至還能做哎敘述上新增軌跡,誤導讀者的思路。
總之,線索越多,越是難寫,所以才會有耍小聰明的乾脆不給讀者線索。
蘇寒自己也被耍過,最後看到角色解開謎團,心裡只有一個字。
什麼玩意兒?
就這?!!
那種感覺,就像是小屁孩問你一加一什麼時候等於三,你苦思冥想半天,結果小屁孩來了一句,當然是算錯的時候才會等於三啦!
這時候你絕對會想給他一個愛的大嘴巴子。
深知這種毫無技巧性的戲耍會引起多麼的不爽的憤怒,所以蘇寒不想在劇本里新增伏筆的時候太過於隱晦。
最終的效果,大概就是一個發光的蘇寒,出現在飾演景天的蘇寒面前。
兩人從身高,到聲音,再到互相之間有所聯絡,才會入夢,這些線索足以讓部分腦洞大開的觀眾想到些什麼了。
這一段的拍攝就顯得格外的順利,雖然是無實物表演,但畢竟不用進行接觸。
簡單來說,蘇寒只需要看著周圍,表現出震驚、驚慌、以及不解,就差不多了。
而最麻煩的無實物表演,比如說讓你一個人表演一下吻戲,和你演對手戲的是你面前的空氣。
這個難度就絕了,哪怕你放下了尷尬,可是擁抱、接吻、接觸,這些動作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是很難演的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