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完了麻和豆,還不算完。
葉青指導著族人,開始種起了蔬菜。
族人以前吃的蔬菜,是野外採摘的,穩定性太差,產量也不夠。
這一次,葉青打算選取部分進行人工栽種。
第一種就是葫蘆。
葫蘆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種植作物。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便有種植,這也是世界種植葫蘆最早的記錄。
葫蘆非常的實用,不僅能吃,還能作為容器。
在這個時代,製作工藝落後,這種天然的容器,正是天賜之物。
容器的使用,在部落內部還好說。
如果出行,淘罐等容器,易碎,很不方便攜帶。
堅固,又輕便的葫蘆,便是最佳的選擇。
大量種植之後,即便自己的部落用不完,還可以拿出去交換嘛。
葫蘆生命力頑強,極易種植。
這個時代的葫蘆沒有經過培育,個頭都不是很大。
但種植的好了,產量也是不小的。
一根葫蘆藤上,長出七八個葫蘆是很正常的。
十幾,幾十個葫蘆,也不稀奇。
一根葫蘆藤,能生長的葫蘆極限數量是多少呢?
吉尼斯記錄,一棵葫蘆藤上長出的葫蘆數,最多的是656個。
葫蘆種子外殼堅硬,發芽比較困難。
為保證發芽率,葉青便讓族人提前浸泡,並用利器將種子的外殼劃開。
然後選擇一塊地方專門進行育苗,待苗生長好之後,再進行移栽。
葫蘆是一種藤蔓植物。
為節省用地,也為提高產量,在之後的栽種中,葉青會教導族人給葫蘆藤搭上架子。
並且計劃在部落所有的籬笆牆邊上,全部都栽上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