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災民,就是源源不斷的。
長期來看,是一個非常可觀的人口來源。
葉青想了想,給自己可以交換給姚垚的商品,定了價格。
“一塊布換一個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小孩,如果是完整的,有四名以上家庭成員的家庭,還可以另外多加一塊布。”
定這樣的一刀切價格,葉青是為了保護那些弱勢群體。
如果價格上有了偏差,那麼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姚垚他們肯定是會將那些價格低廉的弱勢群體,無情的拋棄。
葉青並不是出於什麼人道主義有意抬高弱勢群體的價格,而是這些弱勢群體,只要充分開發培養,這些人也是可以產生很多勞動價值的。
女人可以生孩子。
小孩子可以長大,從小在防風氏長大的小孩,對防風氏的認同感,自然也強。
至於老人,葉青也有考量,雖然交換過來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實際上老人是不可能有很多的。
災民啊,一受災,以這個時代的習俗,最先死的就是老人了,能夠生存下來的老人,極其稀少,花費不了多少代價。
並且,這些代價物超所值。
將這些沒用的老人也交換過來,對於那些交換過來的人口,會令他們對防風氏產生好感。
防風氏好人啊!
防風仁慈啊!
連沒有用的老人都願意用一塊布交換!
這會令他們感恩戴德,能夠更快地認同防風氏,對防風氏部落產生歸屬感。
而保護了這些弱勢群體,也會讓那些青壯男人能夠更加安心積極的參與工作,而不是滿懷著仇恨,或是意志消沉。
有家人在身邊,和沒有家人在身邊,青壯男人能夠發揮的勞動積極性,完全是兩樣的。
並且,有著完整的家庭,也能夠讓部落的生活秩序更加的穩定和健全,能減少各種亂糟糟的社會問題。
“一塊絲綢換一百個人!”
“一斤豆油換十個人!”
“一條船換兩百個人!”
“……”
“這些交易的人口,不需要你們運送,由我們自己負責,只要你們將人口集中起來,就可以了。”
如果讓大虞國運送人口,搞不好半路上就會死一半。
防風氏有船,用船運輸,又快又安全,又能攜帶補給,不會無端的造成人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