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的籌劃早就在進行,所有的準備工作也都做的差不多了。
這個季節,渚水中水量減少,已經進入枯水期。
如今人手到位,時機合適,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了。
曠野中,浩浩蕩蕩的龐大隊伍在前進。
初生的紅日映照在隊伍中每個人的臉上,讓每個人看起來紅光滿面。
隊伍中,族人精神高昂,一路高談闊論,暢想著未來。
談論的話題就是即將修建的大壩。
這是開往渚水上游出山口處修建大壩的隊伍,總人數600來人。
現在總的人口已經有1400來人,抽調出來的這600來人,都是青壯勞力。
隊伍中不光有人,還有60頭牛。
防風氏自有50頭,凰風氏徵用10頭。
這些牛拉著板車,車上裝載著大量修建大壩的各種工具和物資。
葉青也在隊伍中。
看著行進的隊伍,葉青也是滿懷激動,終於邁出了部落騰飛的堅實一步。
為了這次修建大壩,前期葉青做了大量的準備。
板車葉青讓族人打造了上百輛。
板車的框架加工比較容易,一個族人一天打造一輛還是很輕鬆的。
這些板車要求並不需要多麼精細,成品看起來粗糙的很,
車架的木材,表面沒有拋光,砍去凸起的樹結,就打上榫卯組裝了起來。
這些木料僅僅是去掉樹皮,有些樹皮都剝的不乾淨。
唯一的一點,就是結實,車架用料那時相當的捨得,全是採用筆直杉木打造。
車廂就更簡單,將粗大的竹子破開便是竹板,然後用竹釘在框架上固定住,就是車廂了。
難的地方在輪和轂。
車輪,葉青是採用拼裝的。
他設計製作了一根四分之一圓弧形狀的木條樣品,然後讓族人大量製作。
之後,將四根木條拼裝成一個圓,將這樣的圓塗上魚鰾膠,五層錯位膠合在一起,然後用銅鉚釘鉚合,裝上輻條,就成了一個一個車輪。
輪轂是最難製作的地方,葉青乾脆也不製作了,直接用青銅澆鑄。
雖然笨重了一些,但相比族人的手藝製作出來的木頭輪轂來說,結實耐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令人頭痛的是車軸的旋轉摩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