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思緒理順了,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
第一步,搭棚子。
這是保證族人安睡和避免淋雨的主要手段。
不能讓族人露宿,露水、淋雨,這是對族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剛剛的暴風雨,族人個個落湯雞一般,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生病。
幸好是白天,雨過之後,太陽出來,族人沒有受涼。
他開始分派人手從廢墟中收集木料。
又帶著人選了一個地方,進行規劃。
規劃中,有住宿區,有物資儲存區,有就餐區,有排洩區,還有沐浴區。
規劃好之後,開始抽人用收集來的木料樹立柱子。
然後搭屋頂,蓋茅草。
搭大棚!
時間緊,先將屋頂搭起來,牆壁的話可以延後。
人多就是力量大。
在葉青合理的指揮下,只有頂子的茅屋棚子,很快便搭建好。
忙完這些,天也快黑了。
葉青便讓族人將收集的物資,搬進棚子。
佔地方很大的木料,乾草這些,便露天堆成垛。
整個棚區,是個大大的回字形。
內圈茅屋是住宿區,外圈茅屋是儲存區、沐浴區、勞作區等等。
正中間,是露天的就餐區。
排洩區則被單獨地建在一定距離之外。
茅房一溜排開,劃分男女,蹲位眾多,後面還挖了蓄糞池。
部落原先各戶的茅房,基本都建在水溝邊,排洩物都是直接排在水溝中,隨水流沖走。
葉青覺得,既然已經開啟了農耕模式,那麼農家肥就很重要了。
沒有化肥農藥的時代,農家肥就很貴重。
他還記得,小時候,常常提著兜箕,在村子裡外,到處尋找拾撿豬糞、牛糞。
附近一個國營單位的養豬場,那豬糞經常會引起村民的爭搶,甚至鬥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