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耙耖,需要用到的榫卯,都是最簡單的榫卯結構,也都是傻大笨粗的風格。
因此,花了四天時間,葉青帶著這些原始人“木匠”便將所需要的犁耙耖全都做了出來。
土地清理乾淨之後,接下來就是築田埂、挖水溝、攔河蓄水。
在幹這些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幹。
那就是丈量田畝。
這些新田,將來是要分給各戶的,長期吃大鍋飯這事已經被歷史證明行不通。
而分配,就涉及到公平問題。
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性如此,非道德問題。
葉青計劃將每塊田的大小劃為一畝。
對族人來說,怎麼劃分都無所謂,葉青這是為了方便自己。
有了長度的基準單位米,丈量畝的大小就很簡單。
那麼,後世的一畝是多少平米?
是666.666666666666……
這個數字太6了!
雖然這個數字很整齊,但為什麼不是一個整數呢?
帶了這麼多小數點,實際上很不方便的啊。
這不是人為製造計算障礙嗎?
人為製造分配困難嗎?
為什麼呀?
是當政者欺負老百姓沒讀書,方便唬弄老百姓從而上下其手,搞貓膩?
當然不是!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古代畝的大小設定,完全是以方便老百姓來設定的,是非常人性化非常親民的。
那麼為何會造成現今這種狀況呢?
原因在於單位不同!
古代丈量田畝,長度單位不是米,是丈,而一畝是60平方丈。
60,這是一個整數。
這個整數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個整數。
60這個數是最方便老百姓的。
首先,60平方丈的田地,大小很合適,這麼大田地的糧食產量,能保證一個百姓基本的生存需求……餓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