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是餘李氏看到自家二媳婦隨手就將五百兩銀票當五文錢似的,隨手甩給了自家孫女,一定要捂著心口好一番大喘氣。
幸運的是,她是看不見這糟心事兒,餘卿卿轉頭就帶她哥去縣城揮霍去了。
說是揮霍,其實還是辦正經事兒,幹啥?繼續囤草藥唄,沒錯,就又是熟悉的、當初讓餘李氏心驚膽戰的五百兩草藥。
只不過跟上次老餘囤的那一波不太一樣,這次餘卿卿前去,是真為了養雞場中的雞買的。
配方是餘卿卿和她爹商討好的,野菊花、白頭翁、馬齒莧搭配山楂、鳳尾草、穿心蓮,再加入黃柏和五倍子,分別以三比二比一的比例摻到雞飼料中餵養,是最合適的。
像野菊花、馬齒莧這類在鄉村就屬於野草,隨便找找都能找到,其他種類的草藥也都比較常見,在餘卿卿估算下,五百兩銀子,大概可以託整整三車回來。
整整三車!餘卿卿壞心眼地想到她奶看到這三車草藥時候的心情。
不知道要不要提前準備好速效救心丸?
村民們倒是對餘家隔三差五拖著一車又一車的貨物進村習以為常了,漢子們看到了,都自覺把貨物扛上山,扛到大院或者挖好的地窖中。
山中的地窖,也是餘卿卿下了大功夫給設計修建的,防潮除溼尤其到位,讓村民們嘖嘖不已。
不光是防潮,餘卿卿在修建房屋的時候,最最上心的便是排水。
山上不同於平地,山地雖然土質較為鬆軟,但有著天然的高差優勢。
餘卿卿在設計一系列房屋子以及自家大院的時候,在地基之初便費了很大功夫在排水上。
利用山地的一步步高差,將水流在最快的時間內引匯入排水溝中,再讓水流順著排水溝流向村裡的河道。
再加上凡是居住處的地方,皆是餘卿卿不計成本下、鋪的一溜煙的青磚地面和臺階,走起來清爽又利落,可比村裡的土石路走得舒坦多了。
村裡面,有些心思活的婆子漢子,見餘家地窖建了這麼多,心知餘家是不可能用完的,有的就琢磨著,想租一間用。
眼見著這暑熱時候,雨水也越來越多,四處潮氣都大,等初秋時候收了糧食,糧食存放便是村民們最關心的問題。
眼見著十月份快到了,水稻、小麥、豆子這類的莊稼已經快要成熟,村裡的工作氣氛又邁入了新的高峰期。
村裡人不怕幹活,就怕沒活幹。山頭上那個養雞場遲遲沒開工,可把一群媳婦老孃們心裡急嗖嗖的,每天問啥時候開工,制服都發下來了,怎麼還沒看到小雞的影子呢。
餘李氏表面上很淡然,實則內心也快急壞了。她這個孫女看起來靠譜,似乎啥大事都做得來,就是有點兒不著調,做啥都做一半丟一半,徒留他們這些人瞎緊張。餘李氏暗地裡偷偷問過餘卿卿幾句,餘卿卿就只笑眯眯地說:“奶,不急,一切早已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