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家傳屠龍術> 第五十四章五禽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四章五禽戲 (1 / 2)

封小順一夜無眠,等天色漸漸現了魚肚白,才迷迷糊糊睡著了。

可沒多久,腿上的溼黏感又傳來了,封小順恍惚的醒了。

扯開褲子一看,封小順眉頭蹙著,一臉苦笑。

“這......”

“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尿褲子或者遺精......”

確實有點難為情,掙扎起床,換了一條新褲子。

而舊的那條,整個左邊的褲筒都是溼溼粘粘的。

封小順順手把它折起來,放置一旁,等著清洗。

天矇矇亮的時候由於封小順眯了一會。

現在是睡意全無,封小順知道王葛醫生起的早。

拄著柺杖走出房門,院子裡王葛醫生正在練五禽戲。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始人是名醫華佗。

《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也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鍊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五禽戲發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

在華佗故里,安徽亳州現在主要是董文煥和劉時榮所傳的五禽戲。

董文煥傳承的五禽戲套路共五十四個動作(虎戲十三式、鹿戲九式、熊戲九式、猿戲十式、鳥戲十三式)。另外,還有相生練習法、相尅練習法、靈猿戲笨熊練習法、鶴戲對練、簡體/易五禽戲(每戲三動,共十五式。其中虎、鹿、熊、猿四戲第三動為調息式,鳥戲第三式為白鶴飛翔)等套路,其動作較為古樸典雅。

劉時榮所傳“古本新探華佗五禽戲”不但有徒手套路,而且還有器械套路——華佗五禽劍。其中,華佗五禽戲徒手套路四十個動作(每戲各八式);華佗五禽劍則是劉時榮結合自己練習五禽戲的親身體會,深入民間挖掘五禽戲的歷史資料,廣泛蒐集技藝精華,透過不斷研究、修改,在傳統五禽戲的基礎上創編的。共四十四式(虎戲八式、鹿戲八式、熊戲八式、猿戲十式、鳥戲十式)。

劉時榮所傳五禽戲強調“五禽戲亦屬武術範疇”,其所傳套路演練時,“動作圓活”,“有些架式從外形上看似不大圓,但對意與氣仍要按照圓的要求執行”。

董文煥、劉時榮同學於安徽亳州武術名師譚繼林,但傳承過程中發生的變化除上述差異外,在一些具體的手法上,兩人亦存在不同。如劉時榮所傳的鹿戲手勢是食指和無名指彎曲,而董文煥所傳的五禽戲鹿戲手勢則是中指和無名指彎曲等。

見王葛醫生動作樸實無華,古意盎然,顯然是董文煥一脈的打法,五禽戲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好法子,這是中醫傳人脈脈相傳的體術,動作樸實大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