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淅淅瀝瀝的在知覺裡慢慢消失,一覺天亮。
當封小順睜開眼睛已經是第二天七點半了。
收拾一下,吃過早餐,還得去宗祠裡上課,十五歲前都得在宗祠乖乖讀書寫字,這是封家的家法家規。
因為昨晚秋雨的原因,今天的天氣是格外晴朗,空氣明淨。但太陽卻比平時烈了些,封小順特不喜歡雨後的太陽,又毒又辣,照射在人身上很不舒服,但空氣卻是一流的。
到了宗祠,已經是八點了,按宗祠的時間點卯算是遲到的,封小順趕緊坐到後排,十四歲的少年,身高已經是接近成人的身高,前幾排基本都是宗族家的幾個小豆丁。
若是老先生有時沒來上課,基本都是由封小順代課。
老先生說過封小順的學識不差,若不是清朝滅亡,妥妥的秀才是跑不掉的。
封小順也樂意來授課,溫故而知新,體會自然不一樣,就拿封家三技來說,封小順讀過不下二十遍,每次讀完,都能理解多一分,樂而不疲,就像六七月大熱天,吃根老冰棒的沁爽感。
而且封小順還有大宗嫡孫的名頭,分宗的子女都要讓三分,山村舊地,對姓氏和宗族傳統性還是嚴格的。
這也是為何我國能傳承數千年而不斷,靠的就是宗族家族的團結和歸屬感。
沒一會,老先生來了,給課堂布置的是練毛筆字,這個在城裡是稀罕事,在村裡還是傳統的毛筆錄寫的比較多。
加上老先生一生用慣毛筆,自祠堂授課開始,封家人用基本就是毛筆。
這個時期的圓珠筆啊,水性筆啊,屬於外來物,價格也貴,窮人家弟子用不起。
而且不像毛筆,一瓶墨水便可以寫到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