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一過,村裡忙碌的身影像是按下了緩慢鍵,這是難得一段休閒時間。
這個時候也是家家戶戶糧食最多的時候,新稻穀會放入底倉,底倉的舊糧會清出來,幾大包稻穀可以三隻豬仔,豬肉在村裡也算是稀奇貨,逢年過節才買上幾斤,平時的時候大多都是有上餐沒下頓的。一頭成年豬可以頂一家幾口三四個月的伙食。
趕集市還得貪早,不然好東西都被換走了。
這個時期最多的還是糧食,其他都是貨物都會偏高許多。
趕集的日子大多會在中秋前兩天,村裡人重視節日,中秋是民族大節日,當天早上要祭祖,表示不忘祖宗,同時祈福子孫滿堂,闔家幸福。
封家是村裡的大戶,祭祖每家每戶會出四個菜以及元寶蠟燭香,大宗、二宗、三宗…
加上一些小分宗,祭祖的神案上擺滿了都是祭品。
每戶的祭品分二素二葷,這是百搭法,目的是祖宗享受的開心。
祭祖過後,每家每戶會分到一點豬肉,基本都是成家男丁,這也叫人丁福。
當晚,八點至十一點期間就會各自擺案拜月娘,這是各家各戶自己的事,像封小順家,八點一過,母親黃春蓮便在天井擺上桌案,這時八月十五的月亮,就像一盞明亮的白熾燈,高高的掛在天空上,月亮旁邊跟著一個顆大大的星星,無論你走到那裡,月亮和星星就跟到那裡。
拜月娘,祭品有五果,就是五種種類的水果,外加一個大月餅,意頭六六大順,闔家平安。
兩旁會點燃兩根大紅蠟燭,這是指引月娘明燈,寓意是我家有拜祭品,邀請月娘來家裡品嚐之意,香是大環香,可以從八點燃到十一點半左右。
正所謂女拜月娘男拜灶,男人是不參與拜月娘,但接下來的就是守月,這時候一家老少都會出來天井一起守月、賞月。
畢竟從八點多拜到十一點,避免犯困,一家子圍在天井旁,吃著月餅,喝著茶,聊著生活的點點滴滴瑣事。
父慈子孝,婆媳融洽,子女乖巧,粗茶淡飯這是平民人家的小幸福。
正當一家子聊的正開心時,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這人報了名字之後,父親封永長的臉色就不是很好。
倒是爺爺,一臉淡然的笑道:“來者是客,阿長,把人領到小閣樓等我。”
父親連忙起身走出去。
沒一會,便領進一個人,四十多歲,一身灰衣,鞋子是布鞋,顯瘦,臉上不知道是餓瘦的還是天生的,兩頰內陷,眼睛有點突,眉毛有點淡,大晚上看,就像一個人沾著皮的骷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