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戎狄的賀親使團先行到達大齊京城後,其他番國的賀親使團也陸續到達。
除了周邊鄰國,如緊臨西北的回鶻,更往西的吐蕃,南面的梁越等,還有相隔甚遠的西勝國、渡海國、東桑國等等,不能一一盡數。
一時間,京城內熱鬧非常,整日都有長像奇異穿著奇裝異服的外族人士在京城市井集市中閒逛。
京城百姓覺得新鮮。商販店家們也是藉此大賺一筆。又有大齊皇帝、太后下令,將宵禁向後延遲一個時辰。以致晚間,街道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真真一片繁華盛世景象。
該到的幾乎全都到了,只有西北靖王的賀禮還在路上,遼東柳大將軍因調換防務耽誤了時間要晚些日子,再就是幾個外邦小國地處偏遠道路難行尚未到達。
京城現下如此熱鬧,便有禮部官員上書皇上、太后,建議舉辦一場接風宴,以慰勞各位遠道而來的番邦使者以及地方上的禮官。
王太后年輕時就是個愛玩樂的,在京中貴女圈裡曾是出了名的好騎射。此次為慶皇帝大婚引來萬國來朝,更是喜上加喜。
故而禮部的奏摺一上,王太后便喜不自勝,連說三個“好”字。又想到時值初春,萬物復甦,京郊桃花杏蕊開得正豔。
於是親筆批閱示下,定於三月十五在西郊獵場舉行一場春獵,屆時賞春踏青,圍獵遊嬉,晩間再辦一場盛大的篝火宴會,以慰勞八方來使,既新奇又有野趣。
到時候凡有品級的官員皆可攜家眷到場,沾沾皇上、太后的雨露福祉以享天恩。
旨意一出,禮部官員自是稱頌盛讚。便是滿朝文武、番邦使者聽聞將有此盛況,亦是齊呼太后慈愛、皇上聖明。
只是時間緊迫,一時間禮部人人忙得不可開交。便是民間,各布莊金店也是家家門庭若市,每日都要接待各色達官顯貴,或訂製圍帳趕製衣服,或嵌改珠寶打製首飾。京城內一時間又熱鬧了幾層,真是笙歌歡騰盛況空前。
京中如此熱鬧,卻並未感染到被接入宮中修養的太安郡主。
自上次出了戎狄接風宴那一出教訓後,王太后自是不敢再把太安郡主忘在宴請之外。現下郡主又住在宮中,太后自然著宮中六局為其趕製一應春獵所用之物。騎裝、馬靴、首飾絲毫不差。御馬監又派人來請郡主親去挑馬。
可她對這些似乎並不怎麼上心,一應請示均答個好字,又或只讓各局看著料理。
主僕三人在宮中深居簡出,除了早晚去坤澤宮中晨昏定省外,平日裡只窩在聽雨軒內足不出戶,竟是一位格外省事兒的主子。
其間聽雨軒內倒似乎換過兩回人,不過都是靜悄悄地進行,還沒起什麼水花,就聲銷跡滅了。
太安郡主那裡靜悄悄地沒有動靜,卻急壞了皇宮西邊六所中的淑芳苑。謝淑妃這幾日嘴上遍生燎泡,她想好的那幾個招術好像是脫了靶的箭,全都空放,有去無回。
此時淑芳苑的東廂房內,玉鎖正垂手恭立,將這兩日的事一件件地回稟。
“……奈何那聽雨軒內的主僕三人竟是鐵板一塊。平日裡屋中端茶倒水捶腿打扇的近身伺候,全都不假宮人之手,皆由那位徐司贊和太安郡主帶去的丫頭來做。太后娘娘派去的宮人不過是在屋外做些灑掃的粗活,完全進不得屋內。
“且她們甚是警覺,從不落單。即使我們使出手段有意想分開她們三人,也沒能得手。無論是宮中六局派分東西,還是請太安郡主示下,她們皆派小宮人們去了。那主僕三人除了去太后那兒請安外,輕易不出聽雨軒。
“聽雨軒中我們的人,有幾次倒想尋個機會生事,卻不想全都被太安郡主告到了太后那裡,回去便給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