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追一逃,一直持續到半夜,到了子時西夏和回鶻的大軍才找到了另外兩隻大軍的聯軍。
此時的西夏和回鶻聯軍傷亡慘重,所剩的兵力只有三成多,也就是說這一路上炎龍軍斬殺了敵軍六萬多人,將近七萬,敵軍剩下了只有三萬出頭的兵力,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根本沒有戰鬥力。
不過遼國和吐蕃這邊的情況就好多了,不但沒有逃跑,反而正在和一萬多的炎龍軍正在激戰。
因為這邊的敵軍中招的不多,只有三成左右,李嫣和雷戰雖然下藥的過程順利完成,但是並沒有龍風雲那麼幸運,歪打正著地讓敵軍出現大面積的腹瀉。
也就是說遼國和吐蕃聯軍如今還有七萬人馬沒有喪失戰鬥力,所以不可能出現逃跑的情況。
這邊的戰鬥由楊志指揮,並沒有動用所有的兵力,只是用騎兵進行襲擾,畢竟敵方聯軍兵力眾多,上去硬拼並不現實,所以楊志想到用騎兵襲擾的方式進行遊擊戰,咱們對喪失了戰鬥力的敵軍下手,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步兵全都在城中守城並未出城參加戰鬥。
楊志一向沉穩,而且跟隨龍風雲的時間最長,所以深得龍風雲的“真傳”,以最小的代價消滅最多的敵人也成為了楊志的戰鬥理念,在敵眾我寡的時候,決不當莽夫去跟敵人硬拼,得用腦子。
這種戰術其實這些異族經常使用,大宋的軍隊就是常常吃這種虧,人家有優勢就是一陣死纏爛打,沒有優勢了人家就騎馬開溜,根本就拿這些騎兵沒辦法,所以大宋的兵力雖然最多,但是往往會吃敗仗,勝時極少,即便取得了區域性小勝也很能剿滅對方,就是這個原因,沒有人家機動靈活。
大宋軍隊的戰馬都是南方馬大多出自大理,不但比北方異族的戰馬矮小而且體力和耐力都遠遠不如,所以追也追不上,追上了也不見得能打得過,這些異族的騎兵多是重騎兵,而大宋的戰馬就決定了大宋軍隊很少有重騎兵,大多隻是輕騎兵而已。
所以人家完全就是想打就打,不想打人家就開溜,根本拿人家沒辦法。
而炎龍軍的戰馬大多都是俘獲的北方良駒,所以一點也不比聯軍的戰馬差,炎龍軍完全有這個資本跟敵方聯軍進行遊擊戰。
雷戰和楊志等高階將領各帶一隊,一共七隊騎兵不停地在敵軍的周圍進行襲擾,雖然殺敵的數量有限,但是也讓地方連軍不勝其煩,頭疼得很。
炎龍軍的鐵騎不但戰馬不比敵軍的差,而且騎兵本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一般綜合素質較高的龍風雲將他們培養成騎兵,較低的則是充當步兵,這樣做技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也不會有人不服,只要你比別人強你就可以當騎兵,實力不行就去加強訓練,只要你有上進心肯努力,任何人都有機會。
當不了騎兵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是怪不了別人的。
正是這種良性競爭,和龍風雲的嚴格訓練,使得炎龍軍計程車兵戰鬥力極強,單兵素質和軍事素養都很高,尤其是這些騎兵,單拿出來都可以當成特種兵來使用,龍風雲平時也是用蓄念特種的方式來訓練他們的,雖然比不上現代的特種兵,但是比起其他軍隊計程車兵就要強上太多了,尤其是和大宋計程車兵比,簡直就是重量級打羽量級,差著好幾個級別呢。
跟這些驍勇善戰的異族士兵比起來炎龍軍的騎兵也是勝出一籌,七支騎兵大軍在聯軍的大軍中殺入殺出,聯軍卻根本留不住他們,同時這裡面也有陣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