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跟昨天一樣,買入多少,賣出多少,概念股上,總持倉與昨天並無太大變化。”收盤之後,統計完買賣數量,陳雨荷不等蘇越發問,便迅速報告道,“西部證券和南華證券,我們的持倉已經出場完畢。”
“好!”蘇越點了點頭,“現在基金的總持倉,應該降到3成以下了吧?”
陳雨荷回答:“是的,我們從3000點抄底以來的新增持倉,目前只有5支概念股上,共計5.3億的持倉資金。”
“嗯,等到情緒最後爆發之後,就該全部離場了。”蘇越輕輕說道。
從3000點抄底到現在,已經獲利頗豐,反彈趨於末尾,指數向上,已經沒多少空間了,沒必要再留戀。
熊市中,虧錢的根源,就是太過留戀。
將反彈,看成了反轉。
蘇越在3000點驅使基金入市抄底的底層邏輯,是救市,然後順帶賺點利潤,彌補基金的淨值虧損。
如今,流動性激發,成交量爆了上來,籌碼已經經過充分交換。
瀕臨爆倉危機,該離場、斬倉的,已經出場,風險得到緩解和遏制,後續這些入場的,就算股市接下來繼續陷入大跌,短時間內,也不會影響到金融穩定了。
從解決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角度來說,這輪救市,已經成功。
而他‘賺點利潤,彌補基金淨值虧損’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入場的兩個目的,都已經達到,自然就不能再繼續留戀,大規模持倉貪圖反彈後期的風險利潤。
“董事長,您是覺得這輪反彈,快結束了嗎?”陳雨荷問道。
蘇越沉默了片刻,說道:“不清楚,但咱們炒作的這條線,第一階段,應該要進入尾聲了,從一致到分歧,再從分歧到一致,就該是離場的時候了。”
熊市之中,市場情緒匯聚艱難。
往往炒作之風,一波到頂,很難再聚集第二波。
所以,在熊市中操作,見好就收,有利及撤,才是正確的操作思路。
“哦!”陳雨荷應了一聲,“最近一週,基金的募資水平,反而上來了,市場的抄底之聲,也綿綿不絕,總是給人一種錯覺。”
“要時刻保持清醒。”蘇越說道,“在宏觀經濟基本面逆轉之前,做市場的右側,而不能做左側。”
“明白的。”陳雨荷點了點頭。
其實她心裡,對於市場的看法,和蘇越是有一定出入的。
不過,蘇越思考的邏輯性,比她強,對蘇越的觀點,她提不出什麼反對的意見,也就只有被動認同和執行了。
就她所知,目前國內許多知名私募,都已入場抄底。
持倉至少在五成以上。
唯有他們‘添越資本’旗下數支基金,持倉最輕,在三成一下,不過論年度業績的話,‘添越資本’各支基金,包括代為操盤的長陵國資基金和社保325基金,目前業績,都排在國內基金業前列,沒有被落下。
當然,這也是因為蘇越在6000點精準逃頂的英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