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些,比如沒有實現預設的在突厥兵士吃飯時攻擊、偷襲他們,突厥兵士埋鍋造飯時就發現了大唐兵士埋的炸藥包,這是戰前估計失誤,沒想到突厥兵士埋鍋造飯能挖出炸藥包。
李元景還告訴李靖、李績眾人,這火藥非常怕溼,如果出現了下雨、潮溼的天氣,那火藥就點不著、不會爆炸,如果出現那種情況,這仗就不能這樣打了,以及告訴眾人,接下來他會用陣地戰、閃電戰、游擊戰、麻雀戰、攻堅戰等戰術,對付突厥還在大唐的五萬兵士,讓大唐的將士們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戰術、方法,以備以後再和突厥等敵對國家戰鬥的時候,能靈活運用最好的戰術,用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李靖、李績眾人這次親眼看到了李元景用埋伏、偷襲戰術,僅僅兩萬五千人,在幾乎沒有什麼傷亡的情況下,就打敗了突厥十萬大軍,並且滅掉了他們三四萬人,這樣的戰術、方法實在令人佩服、歎為觀止,所以眾人全都盼望著李元景的那些陣地戰、閃電戰、游擊戰如何打、有什麼令人無法想象的威力。
打掃完戰場之後,李元景、李靖、李績把大軍轉移到一處秘密的地方,一邊繼續總結此次戰鬥的得失利弊、經驗教訓,一邊繼續訓練兵士,等待李元平打探的突厥軍隊的訊息。
卻說最先得到這大捷訊息的,並不是邊關各要塞的軍隊、將軍們,而是皇帝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等人。
為了讓李世民早日得到大捷的訊息,李元平直接動用了非常珍貴的信鴿,用信鴿把訊息送回了京城。
信鴿很快就飛回了京城,留守在京城的情報人員收到了信鴿送來的訊息之後,全都大為驚喜,領頭之人立刻進宮把這訊息送給李世民。
此時的李世民正坐在甘露殿中,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無比焦急地等待著李元景的訊息。
他們既盼望李元景此去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把突厥兵士趕回去,又無比擔心李元景年輕、沒有戰鬥經驗、只帶了兩萬兵士,憑這兩萬名兵士,去抵禦突厥十五萬騎兵,實在是沒有絲毫勝利的可能。
其實李元景還沒有走時,李世民就後悔了:
不應該讓李元景前去邊疆抵禦突厥打秋風!
李元景年輕,沒有實戰經驗,雖然有李靖、李績跟隨,但僅僅兩萬人馬,怎麼可能抵擋得了突厥的十五萬大軍?
而李元景又這麼聰明、有能力,能製作出來這麼多了不起的東西,如果不讓他前去邊疆抵禦突厥打秋風,而是讓他留在京城中,他就能製作出來許多珍貴的東西,掙取更多的錢,讓大唐百姓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至於邊疆突厥打秋風,突厥年年都來打秋風,邊疆百姓們其實已經適應了這種苦難而無可奈何的生活,他們會在秋天突厥前來打秋風之前,就把糧食、錢財等物藏起來,然後逃離邊疆,等到冬天突厥人走了之後,他們再回去。
雖然今年大唐遭受了旱災、蝗災,經濟拮据,但只要不遭受災難,大唐要不了幾年,就能變得非常富裕而強大,那時就有能力抵禦突厥的打秋風了,甚至有能力攻入突厥、滅掉突厥。
現在大唐國力疲弱,沒有足夠的實力保衛邊疆百姓,可自己卻不自量力,把希望寄託在才剛剛十四歲的弟弟李元景身上,自己這實在是在做白日夢、昏了頭。
現在李世民不求李元景怎樣打敗突厥、趕走突厥大軍了,只祈求李元景能安然無恙地回來,他就感謝上蒼了。
長孫無忌也在這甘露殿中,不過他的心情怎樣,別人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