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景記得,貞觀二年,突厥前來打秋風的人一共有十四五萬,可現在李元平怎麼說突厥只來了四五萬人呢?
於是李元景問李元平,突覺前來打秋風的人是就只有這麼四五萬人,還是還有人沒有來。
李元平告訴李元景,根據潛入到突厥內部密探的稟報,這四五萬人只是突厥的先鋒部隊,接下來他們還派十萬人,由突厥可汗頡利親自率兵前來。
李元景問李元平知不知道頡利可汗什麼時候來,李元平說頡利可汗已經把大軍集結完畢,最遲十天就能來到大唐邊疆。
李元景聽了,就和李靖、李績、薛仁貴、蘇定方商議,他們此次前來抵禦突厥打秋風的目的,是把突厥打疼、打怕,震懾住他們,把他們趕回去,不敢再來大唐打秋風。
所以要打,就打他們中最強大的,一下子把他們打殘、嚇住,這樣那些小股的就會害怕。
如果只打小股的,那等到頡利可汗來了,他聽說他派來的小股軍隊被滅掉了,他不但不害怕,反倒還會非常憤怒,尋找大唐軍隊報仇。
如果大唐軍隊趁頡利可汗不防,用火繩槍、炸藥包、火藥雷埋伏、襲擊他們一次,一下子把頡利可汗打怕、嚇跑了,那就沒有誰再有膽敢尋找大唐軍隊報仇,或者繼續在大唐打秋風了。
李元景說的完全正確,因此李靖、李績眾人完全同意李元景意見。
十天時間打一場埋伏戰,既要尋找合適的地點,又要趕到那裡,埋放炸藥包、挖藏身的洞穴,時間很緊了。
李元景問李元平,頡利可汗率軍前來,最有可能走的道路是哪裡,李元平告訴李元景,因為頡利可汗率領的是十萬大軍,一般陡峭、艱險的小路,他們走不了,所以他們此次前來一定會走吳登堡這條路。
李元景聽了就和李靖、李績眾人商議,決定由李元景帶領薛仁貴、蘇定方前往吳登堡檢視地形,尋找適於埋伏、偷襲突厥人的地點,有李靖、李績率大軍一邊前往吳登堡方向行軍、一邊繼續訓練。
商議已定,李元景立刻帶領薛仁貴十一人、蘇定方和一百名兵士,前去探查地形。
孫思邈為了李元景的安全,就額外派了二百名江湖俠客跟隨李元景,保護李元景的安全。
因為這是去探查地形,行蹤要隱秘,不能被突厥人察覺,所以李元景不能帶太多的人,他把這情況告訴給孫思邈。
孫思邈聽了,雖然明白李元景說的是對的,但為了他的安全,孫思邈還是派了五十名江湖俠客跟著李元景,李元景把他帶的一百名兵士留下五十名,只帶五十名,和五十名江湖俠客組成一支百人小隊,快速前往吳登堡。
李元景一邊走一邊觀察地形,把所有適合埋伏、偷襲的地點全都記在心中。
為了避免被突厥人知道他們前來探查地形,李元景並沒有帶人進入吳登堡中,而是繞過吳登堡,前往突厥前來的必經之路探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