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上來論,哪怕最後拍這電影《摘金奇緣》就是一分錢收不回來,他都認為值得!
那他還能不美嗎?
所以等他在回到席間開始敬酒的時候,他的笑紋都剋制不住了。
動不動就咧嘴,看上去毫無來由的想笑,讓幾乎所有人都誤以為他是為了今天的風光,終於當上新郎官兒在臭美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一天本來就是眾樂樂的日子,還別看寧衛民美,這天的賓客們又何嘗不美呢?
不為別的,好吃好喝,好熱鬧看,還有回禮可收。這誰還不開心呢?
先說這吃,京城人都懂的,所謂「辦喜事」這個「辦」字,就是暗指設宴而言。
無論婚喪嫁娶,包括賀壽,只要不預備酒飯招待親友,就不能撒帖子請人,更不能收受親友們的現金性和實物性的禮物。
其禮儀活動再多,再大、再隆重,也叫做「不辦事」。
說白了,吃喝才是一切慶賀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過去這叫「咬頭兒」,比如出份子的人一回到家裡,沒去的人必要詢問,「今兒預備的"咬頭兒"怎麼樣啊?」
如果出份子的人回答,「不錯,這預備的真夠"硬整"的。這棚事辦得呱呱叫。」
就是說辦事的主家預備的飯菜很實惠,足夠讓賓客滿意。
如果說,「哎,別提啦。連賣鹽的都給打死啦。哪兒是為的讓人吃啊。」
就是說本家摳門,預備的菜少,怕不夠吃,只好讓廚子把菜做的格外口重,來應付事。
以上兩種說法都很直率而粗魯,但這乃是被邀人對事主這棚事的總評價。
前者,席面預備的「硬整」,無形中襯托了其他禮儀性、娛樂性的活動都好,來個全盤的肯定。
後者,事主在吃喝上對被邀請的親友進行糊弄,其禮儀性、娛樂性的活動即使再好,也不免被出份子的人一筆抹殺掉,來個全盤否定。
因此,從古至今,京城的「外場人」辦喜事是沒有不注意治筵一事的。
別看請柬上說「敬治薄酌」,那只是一句謙恭的禮貌用詞。
實際上可絕對不能薄了,尤其是在辦生日和做壽的事上,更是如此。
為什麼?
就因為娶媳婦、聘姑娘、傳送老人,無論貧富之家都無法迴避,宴席辦得好壞當可量力而行,親友們自然會有個諒解。
唯獨辦壽和過生日的事兒上,這原本就是個錦上添花的行為,本就是「炫富」之舉,如果預備的宴席不佳,吃喝太次,那就不免要影響主家的人品,讓人懷疑主家是有意「撒網撈魚」了。
而這方面,今兒這場婚禮又做的如何呢?
那還用說嗎,這「四四到底」的果席光從菜餚數量和套路上,就夠讓賓客們驚喜的了。
一般的人,嗨,也別說一般的人了,只要沒在壇宮飯莊吃過「官席」的主兒,誰這輩子見過這麼大的排場?
誰見過由冷的熱的,花裡胡哨的幾十道菜餚流水價的往上端的宴席呢?
更別說,任何一道菜還都是出自行家之手,就沒糊弄事兒的玩意,味道也都是呱呱叫。
不信咱就數著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