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這次回國,事業方面發展得相當順利,甚至應該說,簡直好得不像話。
主要的原因,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這是外企在共和國最受看重的年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在共和國不斷開啟新的商業專案,而且無論服裝主業,還是新涉足的新業務都在迅速發展。
那麼它的份量無論對於官方還是民間來說,自然是越來越重要。
於是隨著皮爾卡頓華夏總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盈利水平、業務種類,以及品牌影響力在共和國境內的全面增長,寧衛民也跟著沾了不少光。
不但個人身份比起過去要顯貴了不少,他以公司名義在社會活動,總會獲得額外的便利與尊重。
歸屬在其名下的各項對公業務和私人買賣,更是因此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
就比如說壇宮飯莊吧。
雖然張士慧的個人能力上是差了點,可這小子能做到蕭規曹隨,不走樣地按寧衛民的吩咐給他看好家,那也算不錯了。
特別還趕上了特殊的好時候,這小子一邊藉著京城勤行的退休潮,把各大名店退下來的老廚師接連不斷的聘到了壇宮飯莊。
另一邊也在遵照寧衛民的做法,持續利用皮爾卡頓的資源,不斷把壇宮廚師送到馬克西姆餐廳參加實習培訓,學習西餐的優點。
結果憑藉後廚實力的不斷增強,讓壇宮總店進一步獲得了國內外顧客的認可,夯實了業內地位,讓營業額和利潤都得到了極大增長。
此外,阿蘭德龍和凱瑟琳德納芙在京為皮爾卡頓公司做宣傳的這段時間,由於寧衛民帶著他們頻繁光臨,藉由中外記者的報導打了不少免費廣告,也讓壇宮飯莊在營銷和宣傳上佔了大便宜。
於是在這種綜合的優勢下,壇宮飯莊便順勢摘下了京城餐飲屆的桂冠。
在今年,儼然成為了京城首家月營業額突破百萬,並且預計年營業額能夠打破千萬元天花板的餐飲企業。
像天壇北門外二層小樓的一樓點心店,幾乎每天沒開門,門前就排大隊。
到了點兒一開門,人就往裡擠,就跟銀行擠兌似的,門口的大玻璃都被擠碎過幾次。
小樓上面的酒樓不但不到飯點就能滿座,每天一張桌子至少要能翻四次臺。
就連北神廚的宴會部,一年下來也沒幾天空閒的時候。
為此,張士慧深感經營面積不足,已經開始謀劃著要在這棟小樓上加蓋了。
所以完全可以說。壇宮飯莊已經完全碾壓了北海仿膳和頤和園的聽鸝館,穩坐宮廷菜的頭把交椅,成了京城各個涉外部門舉辦宴會的首選之地,和在京外國人進行商務宴請的必來場所。
要論賺錢的能力,那無論是以貴出名的明珠海鮮酒樓,還是最貴法餐的馬克西姆餐廳,或者京城飯店的譚家菜,都被它甩在了身後。
不用說,這樣的成果不但證明了寧衛民有“識人之明”,徹底堵住了當初反對他提拔張士慧那些人的嘴。
而且張士慧和寧衛民合辦的菸酒店當然也因此大為受益,落下不少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