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這惡因,也嚐了這果。
“哎!”
“果真是朕做錯了。”
“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啊!”
…………
南八戰死的功勞有多大?
他七歲兒子因此也獲封四品官,人們還說皇帝小氣。
唐憲宗元和四年,大文豪柳宗元正在永州熬日子。
自從他被貶官到荒僻的南方,來探望他的故人很少,他們都怕惹禍上身。這時候,朋友對柳宗元來說尤為重要。
但這一年,柳宗元又送別了一位好友,永州刺史南承嗣。
南承嗣到永州才兩年多,和柳宗元一見如故。
兩人時常在一起喝喝酒,侃大山。
近日,南承嗣接到朝廷調令,將他“量移”到澧州當刺史。
澧州比南部的永州好得多了,因為做官大都不想去南方。
“量移”相當於開恩赦免,從這兩個字就知道,南承嗣當初到永州也是因為受到責罰。
他之前是涪州刺史。
那是元和元年,憲宗皇帝李純發兵平定了西川軍閥劉闢叛亂。
有功者賞,有罪者罰。
因西川叛軍一度佔領了戒備不嚴的涪州,後來南承嗣被人告了一狀,就到了永州,和柳宗元做伴。
表面看南承嗣的職務沒變,都是刺史。
不過唐朝把天下各州按人口分為上中下三等,刺史的官階高的可以是從三品,低的還有從五品。
而南承嗣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即便在貶謫期間,官階也沒降低過,一直是四品。
柳宗元為南承嗣的工作調動感到高興,不光給他寫了送別詩,還寫了《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
南承嗣的官位並不是讀書得來,而是因為他父親生前的功績,朝廷特批的。
事實上,南承嗣還是個七歲孩童的時候,就已經獲封“婺州別駕”。
別駕相當於於漢代的郡丞,職權大,有自己的專車,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