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悲哀就是必然的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悲哀就是必然的結局 (1 / 4)

二百五十四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姜維加督中外軍事,魏狄道長李簡請降。

姜維第五次北進,蜀張嶷戰死,魏討蜀護軍徐質戰死。

姜維拔狄道、河關、臨洮三縣民還。

淮南第二叛,司馬師病逝,弟司馬昭繼專魏政,姜維第六次出兵北進,張翼在朝堂上公開反對,蜀軍在洮河西岸打敗雍州刺史王經,魏軍損失過萬人。

這是姜維有生之年最大的一次勝利。

陳泰、鄧艾等人解狄道之圍。

鄧艾開始駐守隴西。

二五六年姜維進位大將軍。第七次出兵北進,在段谷受鄧艾阻擊,蜀軍慘敗。

二五七年淮南第三叛。

姜維出駱谷依芒水圍攻長城,司馬望、鄧艾堅守拒不出戰。

算作第八次北進,譙周作《仇國論》。

二五八年姜維提議漢中“斂兵聚守”放棄險境退守據點,黃皓升任中常侍兼奉車都尉,開始亂政。

二六一年衛將軍諸葛瞻、輔國大將軍董厥、尚書令樊建共錄尚書事。

蜀漢內部反對姜維北伐的聲音達到最高分貝,甚至意見不合的諸葛瞻與黃皓此時一致向由督江州軍事的閻宇代替姜維。

姜維這時的處境相當艱難,為了保住自己的兵權,姜維打算再一次出兵北伐。

漢晉春秋載這時廖化說,“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戢”的意思是收藏,姜維說這話應該是對蜀漢政局的感慨。

廖化發牢騷說,伯約曾說過:不停止用兵,必定是自敗的下場,現在智力不比敵人強,力量也小,卻常年用兵,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正是現在的情況啊。

姜維當然知道這樣的局面,可是他又能怎樣做呢?

他能改變什麼呢?

二六二年春夏之交,六十一歲的姜維再次率蜀軍向隴西方向進發,在侯和被鄧艾擊敗,姜維沒有返回成都,退屯沓中。

歷次的戰役也表明成長後的姜維野外攻擊戰比較在行,但是攻堅戰始終無所作為,當然這和蜀地出隴西后所擁有的軍事條件相關。

作為一個敵國降將,這麼多年的征戰已經讓所有人疲憊不堪,沒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夠復興漢室。

姜維就像一個在從不屬於自己的目標下賣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嘆息,但終歸是個悲劇。

但這不妨礙所有人對姜維個人品性的褒獎,蜀漢學者郤正後來著文評論姜維說:“姜伯約身負國家上將之重,位列群臣之首。

但住宅簡陋,沒有多餘財產,沒有妾室,家中也不置聲色娛樂之物。

穿著的衣物、出行的車馬和飲食用品一點也不奢華繁複。

所得的官俸,都是隨手用盡。

他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表現自己的清高廉潔,而是本身對這樣的待遇已很滿足,沒有更多的要求。

一般人評價一個人,如果他成功的話就讚美他,失敗的話就貶低他;吹捧身居高位的人而壓抑地位低下的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