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老將軍為我大秦立下了汗馬功勞,朕懷疑誰,也不會懷疑他的啊。”
始皇帝嬴政搖了搖頭。
他心裡清楚,王翦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向他表示,自己沒有反叛之心。
嬴政知道,他全都知道。
對於王翦,他是無比的信任啊。
不然怎麼會在當時,直接給他六十萬大軍。
“哎,朕能明白王老將軍的心思。”
“可惜朕做到這個位置,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完美的處理,也沒辦法。”
“王家,是朕的得力助手,看來朕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們。”
“更何況王家根本沒有人有造反之心。”
…………
王翦有多厲害?
對比其他出名的武將就知道了。
王翦、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此四人是戰國時期最出名的四員大將,而這幾位大將並非也只是會帶兵打仗,他們良好的品行和長遠的軍事、政治眼光,都是名列四大名將之一的理由。
當然這四人當中,白起是最出名的,他被稱為千古第一戰神,戰功赫赫,是秦國曆史上最出名的一位將領,也是華夏曆史不容忽視的一位將軍,而王翦則是秦國的另一位猛將,他是秦國統一後才開始閃亮的新星。
在《史記》中,白起跟王翦是在同一列傳裡,意味著在司馬遷的心裡,王翦和白起是能夠齊名的。
據史載,白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戰國策》中又稱公孫起。
白起號稱人屠,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生長的年代,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了,此時的秦國,想要東進謀取更多的利益,秦國的目標不是不為別的,就為這一統天下的霸業,這時候正是秦國需要良將為自己打天下的時期,白起的出現時應運而生。
而王翦與白起不同,他不像白起那麼早就出名了,白起每打一仗,其名聲就更盛,王翦一直都比較低調,一直到秦始皇橫掃六國的時候,王翦才開始嶄露頭角。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戰功卓著,甚至秦始皇尊其為師,但是名聲卻遠遠不如白起。
多半是,他在軍事上多有建樹,卻難以幫助秦始皇建立德政,不管怎樣,王翦仍舊是位優秀的將領,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白起和王翦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優點。
白起號稱人屠,若是戰俘他定一個不留,他不像王翦,抓住了楚軍還會放過,白起打仗快準狠,尤其擅長圍殲、野戰。
論野戰,王翦或許不是李牧、白起等人的對手。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王翦正是上兵伐謀這一軍事策略的典型人物。戰爭上誰能贏,誰就是最優秀的將領,王翦擅長用計謀,比如他用反間計殺掉了趙國的李牧,他滅楚時,向始皇要大量田宅之物,讓秦始皇放下對他的戒備心,這些都可以看出,王翦並非只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將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