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七十八章 孫子兵法的現實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八章 孫子兵法的現實意義 (5 / 5)

而明英宗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不知己,不知彼,狂妄開啟戰端,導致一場大敗,整個王朝由盛轉衰。

這就是不相信孫子兵法理論的後果。

有明一朝,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百姓起家,在元朝末年的血雨腥風中逐漸成為一方豪傑,最後打敗各路豪傑,把佔領中原近百年的蒙元驅逐,恢復華夏,建立大明王朝。

明初的幾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自然是一代雄主。

成祖朱棣從他開始,天子守國門,遷都在北平,他與北方草原民族數次大戰,導致蒙元勢力衰減,內部不斷分裂,對大明的威脅減弱。

第五代皇帝宣宗朱瞻基,年少時就被祖父成祖朱棣帶的身邊,甚至朱棣遠征漠北的時候也帶著這位聖孫,教導如何領兵打仗,所以,這位守成君王,開創了仁宣之治。

明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萬國來朝。

可惜,這位太平天子僅僅在位十年,在三十八歲時英年早逝。

更可惜的是他的兒子,英宗朱祁鎮長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九歲登基當了皇帝。

朝政有祖母張氏主持,有賢臣輔佐,繼續執行宣宗時期的各項政策,社會民生都也在發展。

可是,生在帝王家,長在深宮裡的小皇帝,只有太監是他的玩伴,他信任太監王振,依賴王振。

到二十歲親政時,仍然事事都依靠王振。

太皇太后張氏在的時候,王振不敢擅權弄事,張氏故去,輔政的三位老臣先後退休,這王振利用皇帝的信任,開始在朝廷內遍植黨羽,明朝太監專權從這時開始。

當時大明朝廷宦官專權,膽大妄為到什麼程度呢?

事情發生在土木堡之變的前兩年。

太監喜寧也深受明英宗的信任,喜寧看中了輔國公張輔家的一處田宅院子,就想搶佔去,他的弟弟喜勝帶著自淨奴就去拆這處院子,自淨奴就是淨身了,但沒法進入宮廷服務,就在權貴家當奴僕的人,喜勝強拆,自然和佃戶發生毆鬥,打死孕婦,一屍兩命。

張輔到司法部門提告,喜寧反咬張輔也蓄養自淨奴。

司法部門誰也不敢得罪,問題上交到皇帝聖裁。

英宗竟然拉偏架,他赦免喜寧,讓喜勝花錢贖罪,直接行兇的家奴邊地充軍。

張輔家的自淨奴也被充軍。

位極人臣,四朝勳貴,託孤大臣,曾是成祖朱棣手下戰力第一的大將,遠征安南,讓安南人臣服的軍神啊,從此只能多次任奴欺凌,忍氣吞聲的避禍。

大明朝廷,太監專權,在事變之前已經是這般地步了。

英宗稱呼太監王振,叫王先生,喜寧只是巴結王振的奴才,張輔已經連奴才的奴才都惹不起了,誰還能去制止王振的胡作非為呢?

這是明朝當時朝堂的境況,已經不是雄主朱棣時的樣子了,甚至不是太平天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時的樣子了。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