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在華夏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這部兵書不但影響著後世的軍事,還在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領域同樣影響深遠,被譯為多種語種版本,在後世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而且,最應該注意的是,在《孫子兵法》出現之前,華夏古代也有軍事上的著述出現,比如《曹劌論戰》等等。
但是,這些軍事著述並沒有對軍事做具體系統的論述,而《孫子兵法》卻是首次自成體系。
所以說,《孫子兵法》應該是華夏軍事史上第一部成體系的兵書。
後世近代有一位偉人,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帶領人民群眾打破了黑暗,重新站了起來。
這位偉人,也非常推崇《孫子兵法》。
在一次和工作人員聊天時,偉人就說:“在幾千年前,華夏就有這樣的兵書,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實際上,偉人對孫武的評價和認識,也大都是體現在對《孫子兵法》的評價上。
早在一九一三年,偉人在湖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國文老師袁老師講《孫子集註序》時,偉人就做過這樣的學習筆記:孫武子以兵為不得已,以久戰多殺非理,以赫然之功為恥,豈徒談兵之祖,抑庶幾立言君子矣。
可見,偉人對孫武“止戰”的軍事思想是非常推崇的。
後來,一次重要的行動剛剛結束後,偉人就致信別人,說道: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多是戰術技術的,我們要的是戰役指揮與戰略的,請按此標準選買若干,買一部《孫子兵法》來。
那麼,偉人為什麼要著急買《孫子兵法》呢?
原來,行動成功後,軍隊到達了陝北,偉人有了一些相對安穩的時間,就想把華夏的革命經驗好好總結一下。
既要總結土地革命戰爭,也要研究一下華夏革命的戰略戰術。
而要完成這些研究,必須要借鑑參考一些資料。
因此,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孫子兵法》等著作,就成為偉人經常翻閱的資料。
眾所周知,偉人的軍事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非常實用的戰略戰術,其實有不少東西都是來自於《孫子兵法》的啟迪和發揮。
首先,就是“知己知彼”的觀點。
孫武在《孫子兵法》裡講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偉人在《實踐論》《矛盾論》裡,都曾引述過這個觀點。
在《論持久戰》中也強調說:“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
偉人做出這樣的論斷,就是對“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戰爭精髓的深刻把握。
而且,偉人還做了更深入的發揮,不光要知道敵軍和我軍的情況,還是運用其他的觀點,全面辯證地看待戰爭雙方,才能更好地指導戰爭。
還有著名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其實也是對“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一軍事思想的發揮。
可見,偉人對《孫子兵法》的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也有人說過:“《孫子兵法》問世已兩千餘年,這部含有對戰略、外交和戰爭深刻認識的兵法在今天依然是一部軍事思想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