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王翦,就不得不提到他生存的大環境。
戰國到天下統一。
這是一個無比混亂的時期。
也是非常艱難的時期。
春秋戰國,是華夏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公元前七百八十一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國人怨聲四起。
周幽王三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發,周朝統治內外交困。
周幽王廢皇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
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與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最終被殺死。
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西周覆亡。
春秋初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竟有一百七十多個。
主要的國家有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
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實力,自然就會爆發很多的衝突。
可想當時有多亂。
到了春秋後期,很多小國被滅掉,幾個大國逐漸崛起。
晉國本來就地盤大,吞併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國,順便把周天子也納入勢力範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最早的霸主。
秦國悶聲發財,打敗了西戎,鞏固疆域後也吞併了一些小國。
齊國對山東境內的小國進行了整合,然後一直和魯國較勁兒。
楚國默默將周邊姬姓小國全部滅掉,成為了南方的超級大國。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
經過春秋時期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
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秦、齊、楚、燕、韓、趙、魏。
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晉國的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三家分晉。
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有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也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想要天下統一,結束這番混亂的局面。
而天下統一,就必須先要滅掉六國。
有了這種期待,也就有了王翦表現自己的舞臺。
說到王翦,人們的讚美之詞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