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這每一個人拉出來,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王翦,實際上掃平六國之人。
王翦隨侍秦王嬴政,率大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
統一華夏後,急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
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李牧,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華夏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廉頗,伐強齊,敗矯燕,破魏城。
而白起能力壓他們三人,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足以看出白起的份量了。
白起作戰沒有固定套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不像其他名帥都有一定路數。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能做到這點,各種兵法套路層出不窮,這點無人可及。
而且大規模作戰千年以來無人能出其右。
那些說白起是靠國力強取勝的都是笑話。
難道一個國家強大,打仗就一定會贏嗎?
如果說這是真理。
那為什麼王翦後來碰到羸弱的趙國,沒能打過李牧呢。
而那個時候的趙國,國力正是最弱的時候。
所以說,白起是純粹的個人才能出眾。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
而不是整天只會那一套打法,翻來覆去都是相同的戰術。
具體實踐中,在伊闕之戰中,白起採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