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一個史學家始終無法定性,令後世教科書羞於啟封的人物。】
【他是英雄,他曾經在北方漢族將要被滅族的時候,力挽狂瀾,殺戮胡人,由此留下了漢人的火種。】
【他是暴君,他一紙殺胡令幾乎屠盡北方胡人,手染七百萬胡人鮮血。】
“臥槽!冉閔竟然這麼狠?我以為他也就是一般狠,沒想到啊。”
“殺了幾百萬胡人?這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過分?這有什麼好過分的?胡人殘殺我漢族的時候,他們知道什麼是過分嗎?”
“是的,五胡亂華如此黑暗,在我看來,將胡人殺光,都沒什麼關係。”
“哎!你們太過極端,冤冤相報何時了。”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各個朝代中,無數的人看到這一幕,討論無比熱烈。
【華夏史上,有一個非常黑暗的時期,華夏文明香火幾乎斷絕,就是五胡十六國。】
【但這也是整個華夏民族大融合所必須經歷的陣痛,只不過這個陣痛歷時太久,留給我們的記憶太過血腥和慘痛,以至於很多人至今都無法面對。】
【五胡亂華時期,胡人視漢人為豬狗,稱漢人為“羊”,不僅大肆殺戮,還烤而食之。】
【兩千萬漢人只剩下南方四百萬,北方三百萬,漢民族已經到了亡族滅種最後關頭,漢人被胡人稱做兩腳羊。】
【有些五胡軍隊打仗甚至是不帶糧食的,他們帶漢人,直接殺了充作軍糧。】
【這可比崇禎帝時期的小冰河時期慘烈多了。】
【太康元年,華夏有兩百多萬戶,共計大約兩千萬人,而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後趙滅亡時,也即公元三百五十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三百萬,一百年的時間,算人口出生,漢人被屠殺近乎千萬。】
【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漢族人的數量甚至被遷入的胡人超越。】
【唐代房玄齡主編的《晉書王導傳》:“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五胡亂華期間,漢人已幾乎滅種。】
“對不起,我收回剛才的話,這些傢伙,就應該全部殺光。”
“冉閔做的實在太對了,他做了我想做的事情,就這一點,我願意奉稱他為最強。”
“你們沒看到嗎?民族大融合!戰爭總是會死人的。”
“戰爭會死人沒錯,但是以如此手段對付我漢人,我接受不了。”
看到這裡,又是掀起評論的狂潮。